本报讯(通讯员储组轩 全媒体记者张开兴)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破解干事创业本领恐慌,用“链式”思维深化产教研用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产业发展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是重要路径。日前,滁州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建的“人工智能学院”“无人机产业学院”正式揭牌,加之此前在滁院校设立的先进光伏与新型储能现代产业学院、先进光伏现代产业学院、电子商务产业学院、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学院等,我市聚焦八大产业链打造的“链上学院”正不断扩容、补强,为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紧扣产教一体构筑“阵地链”,共建培训“生态圈”。坚持“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推动在滁院校设立4个主导产业“链上学院”,引导中职院校新增绿色储能、光伏电池标准与监测等27个“链上专业”,今年新培育各类专业基础人才近4000人。
坚持定向培养完善“内容链”,写好育才“大文章”。建立健全“产教一体、校企协同”育才模式,校企共开“冠名班”“定制班”,校地共建“实训基地”“创业中心”,今年,培训产业技术技能人才1.4万人。安徽全柴动力联合高校开设四年制“全柴班”,先后输送6期244名优秀人才,为企业有效培养了一大批技术研发中坚力量。同时,还通过实施“校企双聘”,遴选35名高校专家任企业“科技副总”,选派98名企业高层次人才任在滁高校“产业教授”,助力企业创新、高校创评。
发力协同创新优化“供给链”,激活发展“创新力”。强化资源整合,校地企联合建设光伏研究院、电池产业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超300家。“我们和天长市共同实施了数十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重点国防科研项目,自主研发了面向柔性可穿戴应用的大容量、高安全固态锂电池,已授权发明专利19项。”南京大学天长新材料与能源技术研发中心主任金钟说。此外,我市还深化“揭榜挂帅”“竞榜定帅”引才用才,今年新引进高层次人才663人,攻克企业“卡脖子”难题63项,研发新产品178个,新技术41项,新工艺1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