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卓君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重大传染病,威胁着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旨在号召政府、部门、单位、个人等各方行动起来,共同担起防艾责任,昂首迈向2030年终结艾滋病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形成强大合力,共建健康中国,共享健康成果。
多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相继出台了《滁州市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滁州市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质量年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全面落实各项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措施,有效控制性途径传播,持续阻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降低艾滋病新发感染、艾滋病病人的死亡率,将我市艾滋病疫情继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遏制艾滋病的流行趋势。近年来,我市卫健系统紧盯本地区艾滋病流行形势、防控工作进展、问题与挑战,坚持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在巩固现有防控成效的基础上,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呼吁避免不安全性行为;突出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注重宣传教育,实施精准防控,不断遏制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广泛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定期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做好社会公众及重点人群的宣传,通过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医院、进家庭活动做好艾防宣传;充分利用媒体资源,通过“两微一端”、公交车载视频、滁州电视台专栏等形式,结合“世界艾滋病日”“禁毒日”等,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普及防治知识和技能,营造反对歧视、共同抗艾的良好社会氛围。
扎实做好青少年艾防工作。市卫健委、市疾控中心等多次携手开展“百名专家讲科普”活动,走进全市大中小学举办艾滋病等各类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着重强调健康生活方式和正确的性观念,覆盖受众达10万余人,有效提升了辖区青少年群体的识毒、拒毒和防艾能力,净化了青少年成长环境。
高度重视老年人群艾滋病防治宣传。关注其特殊的健康需求和可能存在的知识盲区,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通过社区讲座、健康咨询点等形式,向老年人普及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知识。同时发放了宣传手册和安全用品。此外,结合基本公卫服务,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老年人进行针对性健康指导以及艾滋病扩大检测工作,推进实现65周岁以上老年人检测县区全覆盖。2023年我市共筛查99万余人次,为艾滋病扩大检测工作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提高抗病毒治疗服务水平。疾控中心与医疗机构紧密合作,建立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机制。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规范的治疗服务,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期寿命。同时,积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消除歧视,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定期组织医疗专家开展艾滋病巡会诊工作,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市抗病毒治疗率达97%,治疗成功率达97%,各项工作指标均排在全省前列。
全面落实救治政策。将符合条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全部纳入民生工程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范围,对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患者,给予每人每年最高4800元的医疗补助。今年全市共救助贫困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454人,发放救治经费130万余元。
加强培训督导。为加强基层艾滋病性病防治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工作。我市每年均组织召开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工作系列培训会议,进一步提升和强化了基层艾防人员的工作能力水平。在此基础上,全市顺利完成2024年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复核以及性病诊疗机构督导等多项重点工作。
积极扶持、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艾防工作。每年年初,市疾控中心通过组织召开社会组织项目启动培训会,介绍HIV疫情、艾滋病防治基础知识、干预检测技术、工作规范、项目方案等,讨论项目活动的具体实施计划,培训志愿者的工作能力;同时加大扶持力度,不断给予技术、人力、物力的支持,以提高社会组织的工作效率。我市民间社会组织“同心工作组”每年均成功申请国家防艾基金MSM社区人群预防综合干预项目。
近几年,我市通过不断加大投入,逐步构建完善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网络,扩大艾滋病检测范围,提高检测可及性。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部具备艾滋病实验室检测能力。截至2024年10月,全市共建成HIV筛查实验室29个、确证实验室1个、VCT自愿咨询检测点27个。所有初筛实验室每年均通过市级、省级质量考核,确证实验室每年均通过国家级质量考核;同时每年定期举办艾滋病检测技术培训班,强化提升检测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和生物安全意识。
众志成城,金石为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卫健委、市疾控中心将继续贯彻落实各项艾滋病防治措施,进一步健全艾滋病防治服务体系,倡导和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遏制艾滋病的流行,筑牢健康防线,为健康滁州建设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