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张方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及旅游价值。定远县是革命老区,也是全国十九个抗日民主根据地之一。这里不仅有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的藕塘烈士陵园,全国最大的新四军无名烈士墓群;还有省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的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三次会议旧址。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储量是打造党性教育定远品牌的优质载体。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党校党性教育课程,不断增强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
深挖红色资源,发挥阵地育人功能。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见证,是增强党性教育生命力、锤炼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教育资源。近年来,定远县委党校充分发挥县域内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依托红色教育点位,着力构建主题鲜明、层次递进、立体多元的红色教育阵地。通过实地走访、文献查阅等方式,深度挖掘县域内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渊源、教育内涵,做好历史与现实的对接,阐释好红色人物、事件、遗址、精神的人文价值和时代内涵。坚持依托红色资源禀赋,从阵地提优、品质提升、特色提炼等方面对现有红色资源进行全方位软硬件升级改造。精心优化教学路线,紧扣教学对象不同的需求,设计多种教学套餐,把各个现场教学点串景成廊。加强红色宣讲员队伍建设,精心上好每一堂现场教学课,讲好定远红色故事,对现有革命传统教育课程进行整合提升,增加更多提问、讨论等互动环节,增强教育培训感染力,让“红色基因”转化为坚定党员干部的“信念基因”,打造全县党员干部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
深入研究开发,发挥学术育人功能。用好红色教育资源,深入开展红色文化理论研究,打造红色精品课程是深化党性教育实效的核心环节。近年来,定远县委党校聚焦本地红色文化,组织教研人员深入基层调研,挖掘、整理、传播定远红色文化故事,在生动的学术实践中锤炼红色品格、激发奋进力量。加强对红色教育课程的总体设计、系统谋划。根据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规划,结合本地红色资源优势,统筹开发了《中原局三次会议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抗日烽火中的定远儿女》《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用红色文化涵养初心使命》等红色教育课程。集中力量编写高质量的红色资源教学教材,会同党史研究等部门的专家学者,通过广泛深入的实地调研,在全面了解本地红色资源现状的情况下,广泛搜集整理本地红色史料,对红色遗址遗迹进行复原,对红色事迹的亲历者及其亲属进行调查、采访,在此基础上,编写制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材课件。同时,注意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制作出反映当地红色文化历史的声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等,不断扩大红色文化传播力、感染力、影响力,提升“红色作品”育人实效。
创新宣教形式,发挥主渠道育人功能。把红色文化教育作为理论教学与党性教育同向同行的重要着力点,将红色文化融入培训班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主渠道育人作用。近年来,定远县委党校切实发挥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将红色文化、红色故事、“四史”和革命传统教育等纳入培训班课程安排。推行情景式、沉浸式教学,通过场景还原、讲解引导、受众参与等形式,让体验、互动、渗透在革命传统教育中得以充分体现。通过看红色电影、唱红色歌曲、诵红色家书、观红色基地等方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同时,创新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形式,承办定远红色文化讲堂、党校“微课堂”等活动,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红色文化、红色故事等,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红色文化进基层、进乡村、进单位,教育引导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自觉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