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吴 凡 全媒体记者张开兴)今年以来,市司法局积极发挥职能作用,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紧扣“三举措”做实法治为民“大文章”。
求真求实构建基层法治观察网络察民情。紧扣民生需求,“点”“员”结合构建覆盖城乡、惠及群众的基层法治观察网。设立基层法治观察点132个,涵盖村(社区)、法律服务机构和各类市场主体。选聘法治观察员304名,包括“两代表一委员”、法律服务工作者、新兴行业从业人员和普通群众。在生产生活一线中“零距离”开展法治观察,常态化收集整理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全过程各环节工作中存在的类型性问题,聚焦痛点加强制度设计,逐步形成法治工作长效运行机制。今年以来,共收集法治观察建议书124份,办理率超过95%。
齐心协力凝聚礼让和合共识解民忧。全面构建“一站式”滁州特色解纷体系,全市114个乡镇(街道)“一站式”调解中心实体化运行。大力推行“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推动将“谦和礼让”“互谅互让”等文化精髓融入村规民约、道德评议范畴。整合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资源和力量,建成“百姓评理说事点”1402个,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末梢神经”扎根在老百姓家门口。积极培育“儒林所愿”“皖‘枫’苏畅”“亭我一句话”等调解品牌。今年以来,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48739件,调解成功48583件,调解成功率为99.68%。
创新求变打造“服务型”执法模式惠民生。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开展无证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推动“减证便民”向“无证利民”转型升级。严格实行证明事项清单式管理,全面梳理市交通运输局等25家单位的1231项证明事项实施清单。坚持动态更新和定期调整相结合,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公示“无证明城市”免提交清单803项。实施涉企行政执法“三书同达”制度试点,对企业实行“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合规指导”的“全链条”闭环执法,实现行政监管方式由“一罚了之”向“主动精准”服务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