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念
本报讯 近年来,为进一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定远县按照市场化运营、职业化管理发展理念,成立“强村富民”公司,助力集体经济强村建设。以“强村富民”公司为平台,对村集体建设用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监督使用、统一经营,着力打造“强村富民公司盘活集体建设用地”特色品牌。
该县积极灵活用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独资成立或多村联合入股的“强村富民”公司这一新型经营主体,采取“企业+村组+农户”等合作模式,即企业出技术、资金,村委出土地,农户出劳力,重点盘活乡村已闲置的村级学校、老村部、旧卫生院、关闭的村办和镇办企业、村庄规划或乡镇工业集中区确定的存量工业用地,以入股、联营或厂房租赁方式为投资企业、个人提供建设用地,大力推动乡村产业规模化发展,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整合资源“聚合力”。全县各乡镇、村利用自身产业优势,整合村集体经济组织、能人大户及农业项目、农户资金,通过抱团发展、单独经营、入股合营、结对共建等方式,成立“强村富民”公司。对资金严重不足的村集体经济组织,邀请乡镇城投公司入股提供资金支持、以专业公司和人才来运营乡村经济,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力,提高农民收入。
炉桥镇利用区位优势,25个村(社区)参与入股,采取“产业园+公司+村”发展模式,成立定远县百炉乡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实体化运营,整合各村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和老旧厂区、厂房,延伸盐化园产业链;张桥镇由16个村(社区)联合成立安徽兴桥乡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依托张桥镇轻纺产业园,主要围绕园区企业招工、培训、物业、集体土地资产运营等开展经营。全县已成立32家“强村富民”公司,注册资金约1.2亿元。“强村富民”公司结合产业布局规划,整合土地资源,对村集体建设用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监督使用、统一经营,择优招商引资,维护了村集体和投资企业双方的利益,同时盘活了闲置建设用地,发挥了老旧厂房的资源价值。
盘活土地“增活力”。将存量建设用地、厂房委托给“强村富民”公司经营。在集体建设用地符合村庄规划并办理了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证的前提下,通过履行“四议两公开”程序,将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乡村已闲置的村级学校、关闭的村办镇办企业等委托给“强村富民”公司,由该公司兴办企业,或以土地、厂房与其他企业、个人采取联营、入股方式共同兴办企业。“强村富民”公司入股、联营,不仅为投资企业提供相关资金、劳务资源、科技人才等保障,也能有效化解土地上存在的矛盾和纠纷,确保集体利益不受损。同时,还为投资企业灵活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寻找了路径,对盘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保障乡村振兴项目用地需求、提高农民群众收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等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该县通过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联营、入股”方式,保障了七里塘乡大咖国际水果深加工二期、炉桥镇胜杰工业搪瓷装备制造、张桥镇冠怡涂层织物、大桥镇盛锦鸿节能科技、张桥镇荣丰生物能源科技、池河镇力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项目投产,并产生经济效益。
带动经济“强动力”。通过“强村富民”公司盘活集体建设用地,在资金收益和产业带动方面初显成效。七里塘乡立足万亩草莓种植基地特色,2022年引进大咖国际草莓深加工企业,并于2024年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联营建设二期项目,将草莓特色产业发展从单一出售鲜果向二、三产延伸,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草莓全产业链;张桥镇陶铺村将闲置扶贫车间厂房改造出租给安徽荣丰生物能源科技,新增年租金20万元,助力集体经济强村建设;池河镇七里河村利用闲置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厂房,依托安徽力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轻质建筑材料产品,合作生产下游产品,总投资300万余元,全年累计获得净利润收入25万余元。
该县通过“强村富民”公司联营、入股使用集体土地推进的项目,为项目所在地村集体每年创收不低于0.112万元/亩,每个项目平均带动当地200人就业,人均年工资收入6至7万元,单个项目预计年税收不少于300万元。“强村富民”公司作为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主体不仅保证了利润收入的透明,也承担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债权风险化解责任,同时使村集体建设用地得到高效利用,避免了乱用、滥用集体建设用地的现象,在监督管理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