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2日
第A06版:凤阳新闻

培育人才助力振兴

本报讯 近年来,凤阳县黄湾乡坚持“党建+人才”模式,优化人才全链条服务,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加速度”。

“选”字为先,激活人才“蓄水池”。注重一线“选”人才,通过乡、村两级网格,全面摸排乡域内返乡大学生、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种植养殖能手、产业带头人等“土专家”“田秀才”人才信息,分类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并定期更新完善,确保各类人才应纳尽纳、信息准确。围绕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调研用才需求,建立人才需求清单,将人才与需求双向对接,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招才引才工作,大力宣传家乡政策,打好“乡情牌”,积极引导产业人才、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回乡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育”字为基,涵养人才“好生态”。加强乡土人才能力提升。充分利用电教远教、专题培训、现场观摩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分批组织乡村干部、种植大户、农村电商等乡土人才前往周边产业发展好、乡村治理优的先进村(社区)进行参观学习,进一步发挥他们的人脉资源优势,把先进地区的人才、资金、技术以及管理经验引进来。聚焦特色农业发展需求,以“请下来+提上去+向外看”策略推动乡土人才能力提升,依托大新村大棚房、牛王村农产品存储库房项目以及“蓝色走淮河”旅游规划,邀请专业人员开展蔬菜种植、豆制品加工、民宿经营、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带动群众就地就近创业、就业。

“用”字为要,搭建人才“大舞台”。建立后备人才储备培育机制,推行后备干部“传帮带”机制,及时将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乡土人才补充进村干部队伍。搭建乡村治理平台,发挥乡土人才“人熟、事熟、社情熟”的优势,引导其参与基层治理,化矛盾,宣政策、送服务。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鼓励和引导乡土人才带着技能或资金入股村级合作社,将个人所领办或创办的企业(合作社)作为人才培育基地,为群众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形成“发展一片产业、带动一方群众”的示范效应。

(葛晓军)

2024-10-22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21411.html 1 3 培育人才助力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