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包增光 通讯员郑皓月)今年以来,我市在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工作中,推动老龄事业与产业、基本公共服务与多样化服务协调发展,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目前,我市共有养老从业人员1847人,专职护理人员1177人,取得等级证书435人。
锚定放宽就业年龄。根据劳动者需求和企业用工短缺现状,允许65周岁以下劳动者继续在适宜岗位就业,并在餐饮、物业、环卫、制造业、建筑业等重点用工行业开辟绿色通道。打造“三公里就业圈”,建设“零工驿站”,向用工单位征集大龄职工就业岗位,开发乡村“银发公益岗位”,在直播带岗、夜市招聘中开辟银发招聘区,让超龄劳动者就近就业。目前,全市约有超龄劳动者1.2万人。
锚定纳入工伤保险。将已达法定退休年龄但不超过65周岁且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就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保障范围,明确参保范围及条件、缴费标准、参保手续、工伤认定、待遇标准等内容,实现参保人群精准扩面。加强部门间数据共享,及时调整工伤保险信息系统。我市已为5100余名超龄就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单项参保手续,解除超龄职工后顾之忧。
锚定开展技能培训。完善市、县、机构养老服务人才三级培训体系,实施养老服务人才培训“2551”工程,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提升、养老机构负责人、养老从业人员、家庭照护技能等各类培训,今年以来累计参训近2000人次。与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合力建设养老服务大职教平台,致力培育“医-养-康-护”四位一体新型养老人才,累计培养养老服务从业者400余名,认定养老护理人员30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