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我接受调解,你们为我也费了很多心,组织了好几次调解和谈话,我不领林某的情,也要领你们的情啊!”吴某向承办法官表示感谢。
另一头,林某在电话里说道“我同意法官的意见,愿意一次性付清钱款。”
吴某与林某系亲戚关系。2011年2月1日,林某向吴某借款30万元,并出具借条一张,借条上还注明已还24万元,还欠6万元。历经多年,吴某今诉至法院,要求林某偿还剩余借款。林某提供了部分还款记录,但是否包含在24万元内,双方争执不清。
汊涧法庭承办法官收案后,立即约谈双方了解案件情况,由于借贷事实已经过去十三年时间之久,双方对于借款、还款、出具条据的细节已然难以记清。为查明案件事实,庭审后,承办法官积极询问鉴定机构、走访当事人近亲属、梳理当事人记账本。
“经过一系列努力,我发现该笔借贷关系因过往时间已久,部分事实难以查清,当事人对还款金额也争议较大,不能轻易下判。”承办法官介绍道,“因此要将工作重心放在调解上,希望通过调解化解该起纠纷,达到原、被告都满意的效果。”
法官针对争议焦点做双方调解工作,希望双方能够各让一步。吴某最初提出2万元的还款方案,但林某不愿负担。法官先后四次邀请双方当事人来庭谈话,十多次电话沟通,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林某当庭付清欠款,实现案结事了。
(李炳旺 杨雪峰 汪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