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定远县民政局紧贴困难群众救助需求,全县范围内258个村(社区)全覆盖成立“救急难”互助社,加快推动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有效衔接,通过大力宣传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筹资,拓宽社会公众参与急难救助渠道,为“救急难”互助社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形成“衔接有力、社会参与、综合施策、救助及时”的良好工作格局,全力兜住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精准救助。互助社遵循“救急救难、精准高效”的原则,紧贴特殊群体的安危冷暖,对接受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政府救助之后基本生活仍有一定特殊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最多500元/人的补充救助,对不符合政府救助条件但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低保边缘家庭、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等低收入人口给予最多1000元/人的应急救助,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自互助社成立以来,全县共实施救助1203人次,支出资金48.29万元。
规范救助。互助社成立后,县民政局联合财政局制发规范文件,明确了“谁调查、谁审核、谁审批、谁负责”的工作机制,互助社开展救助一般按照个人申请(或主动发现)、审核发放、结果公示的程序进行。施救完毕后,将救助对象基本情况、救助原因、救助金额等信息,在救助对象所在村(社区)公开栏公示7天接受社会监督,并按照“一人一档”要求做好救助档案管理工作,确保真正使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救助,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主动救助。为紧贴困难群众救助需求,主动、精准、灵活开展“救急难”工作,该县依托社会救助大数据系统中的“预警监测”功能,及时发现在保对象中因残疾信息变动、医疗自付费用过大、失业等原因产生预警的人员,并主动上门入户走访,对符合救助条件对象的按程序发放救助金,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及时解决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陶黎花 俞 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