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5日
第A06版:副刊

说 亭

□贾鸿彬

从建筑角度来说,亭是一种有顶无墙的建筑物,古代设在路旁。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旅客驻足、歇脚、避雨、乘凉等,为公益设施。一些乡贤士绅,也会放一些茶水在其中,供行人消暑解渴。所以《说文》解曰:亭,民所安定也。

古人送别,常利用亭。走过短亭,再至长亭,表示依依不舍。“送君十里长亭,折支灞桥垂柳”为长安送别之经典场面。李白也有“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的词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里《长亭送别》,更是难舍难分。

因四面无墙,没有门槛,不拘何人,随意进出。所以,亭是开放的,是广纳天下的,故而惠能及百姓。

亭的形制简约挺拔,具有丰富的审美意义。说美女体态修长,或花木挺拔秀丽,曰亭亭玉立。美女不但身材修长,且容貌体态俊美,就是亭亭秀秀。若是美女身材修长,行如弱柳扶风,则是亭亭袅袅。亭能如此赏心悦目,人们自然就把亭移到山峦、庭院、水畔、花园等处,读书吟诗,赏花饮酒,观月听箫,品茗论道,实用功能虽有,却远逊于审美了。如西蜀子云亭,是纪念杨雄的。“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会稽兰亭,却是“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的。至于醉翁亭,则是为政之余,寄情山水,与民同乐,饮酒赋诗而又“醉翁之意不在酒”了。关于审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有杜丽娘走进《牡丹亭》,感慨“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虽是戏剧传奇,却也让许多人如痴如醉。文学作品中亭之于佳人,还有凤仪亭与貂蝉,望江亭与谭记儿等。上述诸种演绎,惊鸿照影中,凄婉哀怨,闪刀光剑影,增加了亭的别样内涵。

古往今来,亭不可胜数,有文化渊源的名亭也有不少。说到名亭,不能不说四大名亭:醉翁亭、湖心亭、陶然亭、爱晚亭。醉翁亭居首,除《醉翁亭记》这篇美文夺魁中国散文史之外,还因为四亭之中其建筑时间最早。湖心亭玉立杭州西湖中,建于明代。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意趣清雅,写尽雪后西湖幽静深远,让湖心亭令天下神往,忝列“四大”倒也差强人意。陶然亭、爱晚亭也入“四大”,有些勉强。陶然亭是清工部郎中江澡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所建,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命名。爱晚亭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岳麓书院山长罗典所建,初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据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意,更名为爱晚亭。白居易没有踏过陶然亭地,杜牧也没有走过爱晚亭山,两人当时所作诗句更与两亭无关,取其诗意命名,虽有雅趣,却有些霸王硬上弓。诗人已逝,自然无言。芸生随嚷,因习成俗而已。

相较四大名亭,建亭时间早,文化渊源厚重的有前面提到的西蜀子云亭、会稽兰亭。子云亭建于隋,其旁有杨子云读书台。子云是杨雄的字。他少年好学,博览群书,长于辞赋,名追司马相如,史有“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两汉愧杨雄”之说。他的《法言》《太玄》更是西汉儒学、道学扛鼎之作。兰亭至少建于东晋,王羲之等人雅集于此并留下书法史上绝唱《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既是书法名篇,也是优美散文,选入《古文观止》。作为中华文化史上的文化地标,兰亭是不输于醉翁亭的。

与醉翁亭比翼生辉的还有苏州沧浪亭。这是欧阳修的好友苏舜卿于庆历五年(1045)所建,时间比醉翁亭早两年。苏舜卿写过《沧浪亭记》,在宋代散文中,有一席之地。到了明代,归有光也写了《沧浪亭记》,被选入《古文观止》,与《醉翁亭记》并列。苏东坡在徐州做太守时,曾写过《放鹤亭记》,描述的是隐士张天骥筑亭放鹤的故事。放鹤亭在徐州云龙山上,风景亦是绝佳的。对于亭,苏东坡是最喜欢的,早在二十六岁,在陕西凤翔做签判时,他就在府衙后面的空地上筑过喜雨亭,而且写下了热情洋溢的《喜雨亭记》。他的这两篇“亭记”,都被选入《古文观止》。

上述诸亭,建筑时间都比陶然亭、爱晚亭早,其中的文化意蕴,也远厚重于陶然亭、爱晚亭,未能添列“四大”,不知为何。

中国文学史上,因“亭”这种形制建筑慨然生文,一人能有两篇入选《古文观止》的,除了苏东坡,就是欧阳修了。欧阳修在滁州写的《丰乐亭记》也选入了《古文观止》。同一地域,有两座亭各自成文,各展千秋,文华昭昭,风姿妙曼,一同被选入《古文观止》的,仅有滁州一地的醉翁亭和丰乐亭。丰乐亭在中国亭文化史上,亦是熠熠生辉的,只是醉翁亭光芒太耀眼,让它的辉光难以射出。

撇开建筑说,亭在古代也曾经是一种行政机构,滥觞于战国,流行在秦汉。《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亭长掌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集当今派出所所长和村主任职责于一身,实权较大。刘邦未起兵时曾经担任过泗水亭亭长。当时樊哙在泗水河畔卖狗肉,刘邦吃完从来不给钱。樊哙想追讨,又不敢,就因为刘邦是亭长。

2024-09-05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19055.html 1 3 说 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