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集镇大陈村原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沈欢欢
▲2021年7月,沈欢欢走访脱贫户。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2023年暑假三下乡“关爱留守儿童 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现场。
▼沈欢欢(右一)陪同慰问脱贫户,组织专家制定乡村振兴发展规划。
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他们肩负着组织的重托、承载着人民的期盼,在基层沃土上“深耕细作”,在实干苦干中“破茧成蝶”,以“乡村振兴 奋斗有我”的责任担当,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在希望的田野上,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书写着生动鲜活的奋斗故事。
即日起,本刊开设“我的驻村故事”专栏,讲述关于成长、关于奉献、关于爱与希望的驻村故事,让我们一起倾听,共同见证。
大陈村位于三和集镇西南部,区域面积16.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210.4亩,现有19个村民组,总人口723户3073人,是一个脱贫村,基础相对薄弱。
三年来,我用扎根基层的“真心”、为民谋利的“初心”、奋进担当的“决心”,倾心办实事、精心谋新篇、用心促振兴,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答卷。村集体经济先后跨越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三个台阶,所在村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脱贫先进集体、市级文明村等称号,连续3年被评为五星党支部,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
做牢记宗旨的“践行者”
2021年端午节刚过,我被选派到大陈村担任第一书记。
我原本是一名高校教师,教书育人是我的日常工作,面对角色的转变,既兴奋激动,又忐忑不安,顿时感觉重任在肩,不知道从哪里入手。面对这个情况,我深感了解村情民意是关键。于是我在一个月内遍访村民组,宣传惠民政策,了解群众所急,视村民为家人,主动公布手机号码,成为村民反映问题的村级“12345”,搭建了民声呼应的直通车。
“村看村,户看户,农村发展看支部。”我注重发挥党总支战斗堡垒作用,从大学生、退伍军人、产业带头人等人员中选拔“两委”后备干部。现有村“两委”干部7人,三类专干4人,“两委”班子平均年龄40岁,其中全日制本科学历2人,大专及以上学历达100%,三年来发展预备党员2名,后备村党组织书记1名、村“两委”2名。
党组织强,战斗力就强。合新高铁、明合高速不仅途经大陈村,也是工程施工的重点区,这给我们村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也让我们面临着拆迁以及由拆迁引发的诸多矛盾。为确保这两个重大工程顺利进行,我和村干部多次到农户家做思想工作,在工作中遇到少数村民不理解、冷脸相待甚至吃闭门羹的情况,我们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真心换民心。目前,明合高速已经建成通车,成为大陈村的便民路、发展路、致富路。
做干事创业的“实干家”
七月的微风静吹田野,一串串蓝莓像“蓝宝石”缀满枝头,一座座蔬菜大棚连方成片,一群群鸡鸭遍地游弋……如今的大陈村,呈现出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的乡村振兴新面貌。
曾经的大陈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不高,各项工作排名靠后。我深知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于是我和村“两委”一班人深挖三和集镇豆制品这一产业特色,主动为企业推荐用工、做好征地拆迁服务,在已有利农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基础上,引入和美豆制品有限公司,以“村集体+企业+农户”的模式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共富工坊。目前,两家企业年产值共8000万元,流转土地2000亩,解决周边人员就业达100多人,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0多万元,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4万元,是2021年的3.5倍。
我们坚持以群众为中心、发展成果让群众共享的理念。近三年来,我们安装路灯140盏,修路达6.8公里,开发就业岗位20多个,大陈村脱贫户人均纯收入从2017年出列时的3616元增长至2023年的20413元。如今的大陈村,村容整洁、乡风和睦、产业兴旺,是远近闻名的“模范村”。
做为民服务的“贴心人”
“驻村,不仅要‘身’入,还要‘心’入;帮扶,不仅要帮,还要帮到‘点’上,扶在关键处。”小到开具证明、补贴申请,大到产业项目选择、村庄发展。我时常反思,我能为村民做什么事,能做成哪些事,哪些事能让村民满意。在实际工作中,我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切实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村里一位老人的老伴因脑梗去世,儿子摔断了腿,生活困难。了解这一情况后,我主动与村里利农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联系,为老人在扶贫车间安排了岗位,提高了她家的收入。村里另一位老人家里电线私拉乱接,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我积极对接联系电工上门重新布线、保障用电安全。
寒暑假期间,我们邀请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师生来村,为留守儿童上艺术欣赏课、书法课、手工课等特色教学活动,让村里的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能够受到艺术的熏陶;在三和集镇设立滁州城市职业学院三和集镇老年大学分校,让村里的老人也和城里的老人一样能够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组织村民进行电子商务专业培训,帮助村民学习掌握新媒体知识,提升电商运营能力,让农村的小社会连上互联网的大世界;组织学院文化、旅游、经济方面的专家,给大陈村制定乡村振兴发展规划,让大陈村有了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
只要我们多想多做,老百姓就能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的选派工作结束了,这三年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每一天都有新变化、新收获,在这三年里,村干部处理问题的独特方式和镇干部发展产业的坚定决心,都深深地激励着我。这三年,大陈村给我打下的烙印,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礼物,同时也希望我能带着这份礼物继续前行。
▲沈欢欢参加池河片区2023年度选派干部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