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3日
第A02版:综合新闻

英发睿能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上榜2023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名单

追光而行 雄姿英发

全媒体记者喻 松 实习生华彤彤

记者日前在安徽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看见,AGV智能运输车有条不紊地运输货物,生产线一刻不停地运转,一片片电池片在这里下线,企业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前不久,备受瞩目的《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4》正式发布。英发睿能凭借其在科技创新领域卓越的创新能力和稳健的市场表现,成功上榜2023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名单,展现了该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强劲竞争力和市场潜力。

“英发睿能的企业愿景:让所有人都用得起、用得上清洁环保新能源。发展目标:只做电池片,做更优质的电池片。”英发德盛安徽基地总经理张宪法在车间向记者介绍企业发展的点点滴滴,2016年6月,英发睿能在天长建设了旗下首个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制造基地,打造集“研、产、销”为一体的光伏制造企业;2018年10月,天长基地开始采用单晶PERC技术路线;2020年6月,英发睿能在滁州成立子公司——英发德盛科技有限公司,规划布局182mm大尺寸电池片产线……英发在天长打下了自身在新能源领域的坚实基础。

今年是英发睿能在滁州发展的第九个年头。9年时间里,英发睿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渐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与政府间“双向奔赴”“彼此成就”。“滁州的营商环境非常优越,总是想在前面、想得全面。”采访中,回忆起一个个温馨温暖的瞬间,不禁让张宪法连呼“感动”。他认为,当前,区域竞争正由比优惠、比政策转向比服务、比环境。滁州市持续开展“双对标”,用心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品牌,令滁州声名远播,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

“2023年,企业产值已达到136亿元,今年电池片产能将达到33GW,直拉单晶硅棒12GW。N型TOPCon电池日产达到900万片,转换效率26.7%,预计年底将突破27%,不管是转换效率还是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发电可靠性均位于行业领先水平。6月份,企业的N型电池片出货量在专业化电池片工厂中预计排名前三。”安徽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敏表示,经过长期的技术研发和工艺积累,英发除了拥有业内领先的TOPCon电池制造技术,还采用TOPCon2.0+路线,将超低复合掺杂技术与超薄多晶硅技术结合,同时叠加碱抛高背反技术等尖端制造技术,凭借技术和产品质量占领行业制高点。

面对行业内卷,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和科技人才引进,以技术创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以智能制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目前,英发睿能拥有一支160余人的高学历研发队伍,同时与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建立了产学研合作,不断对项目难点进行攻关,协同加强技术人才培养,推动产品技术升级。截至目前,英发睿能拥有国家专利120余项,荣获国家级荣誉3项,省、市(区)等级荣誉50余项。

“当前,全市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太阳能电池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英发睿能将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发挥电池片技术优势,走差异化、创新型、高质量的发展道路,为下游终端带来更多高品质的新型太阳能电池片,与上下游光伏伙伴一道,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张敏表示。

安徽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市培育独角兽(潜在)企业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我市联合摸排并推荐独角兽(潜在)企业7家(独角兽企业1家、潜在企业6家),主要集聚在光伏、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独角兽企业韧性强、活力旺,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下一步,将针对独角兽(潜在)企业快速成长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谋划‘政府+服务机构’的双管家服务模式,为独角兽(潜在)企业提供涵盖政策补贴、场景赋能、产业空间、品牌宣传、人才服务、融资支持、培训提升等方面的跟踪服务,推动更多科技型企业成长为行业‘独角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4-08-13 英发睿能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上榜2023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名单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17684.html 1 3 追光而行 雄姿英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