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31日
第A01版:要闻

增颜值添气质提品质 皖东和美乡村入画来

——我市抓小岗促全市持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全媒体记者包增光

开栏的话:

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举行,开启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本报今起开设“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专栏,组织记者深入企业、农村、社区、学校等改革发展一线采访报道,反映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改革在滁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创新举措和火热实践,呈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先后承担涉农国家级改革试点42项、省级53项,农村综合改革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在全国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率先推出“农权贷”“两权”抵押贷款,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

获批全国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市试点、全国首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试点,均为全省唯一;

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2023年总产95.43亿斤,创历史新高,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2万元台阶、达20176元,增长8.3%;今年夏粮收成又创历史新高;

……

作为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滁州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抓小岗促全市,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促进了农业农村持续发展,在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不断迈出新步伐。

农村改革

让滁州尝到甜头

近些年来,我市围绕稳粮保供,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尤其在2023年,我市获批整市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国试点(全国6个、全省唯一),计划到2027年实现全市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截至目前,已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768万亩、占耕地面积76.3%,连续6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每一次改革,都让滁州尝到了甜头。

特别是在持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中,我市坚持抓小岗促全市,以5个“国字号”整市改革试点为牵引,先后承担涉农国家级改革试点42项、省级53项,农村综合改革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光荣当选“改革先锋”。

一批改革试点率先突破——

在全国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率先推出“农权贷”“两权”抵押贷款,明光柳巷镇8个村率先在全省签订二轮土地延包协议。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12项制度入选农业农村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政策文件汇编》。

一批改革经验形成品牌——

农田水利建管机制改革“定远样板”、农村垃圾治理“来安经验”等,一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总结交流会、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会等在滁州召开。

一批改革成果转化运用——

我市强化改革集成运用,让农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红利,获颁全国首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全省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一证”,农村“三变”改革村占比98.1%,凤阳小岗村、来安林桥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去年,全市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3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全省一道迈入2万元台阶,今年上半年增速7.1%。

乡村振兴

让农民更有奔头

全椒碧根果、小岗蒸谷米、明光明绿液酒……7月20日,在上海市闵行区举行的滁州市绿色食品产业推介暨名优农产品上海展销对接会上,琳琅满目的300多种优质农产品集中亮相,向国内外嘉宾近距离展现“滁州味道”的独特魅力。

——这备受青睐的300多种优质农产品,也是我市坚持抓小岗促全市,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道路上结出的累累硕果。

为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今年,全市夏粮播种面积497.97万亩、总产37.91亿斤、单产380.65公斤/亩,三项指标增长绝对量全省第1;播种水稻638.23万亩、玉米61.73万亩、大豆54.11万亩,均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为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作出滁州贡献。

在聚焦绿色食品、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过程中,我市锚定“打造长三角高端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目标,着力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文章——

强龙头,今年新增规上企业16家、总数34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0家;

补链条,推进绿色食品双招双引,连续举办两届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业(小岗)大会;

兴业态,创建“一岭分江淮、一道看滁州”休闲农业旅游品牌,培育5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超50亿元;

树品牌,培育299个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23个品牌获批“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430个。

2023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265亿元,在省政府考核中位居第2。

环境治理

让农村更有看头

污水乱排、垃圾乱堆、杂草乱生,废弃房屋多、废旧猪圈多、简易旱厕多,没绿化、没路灯、没生机,曾经的苏巷镇陆郢组,是典型的“三乱三多三没有”。然而,这个村在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后,不仅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还利用房前屋后空地种植果树、发展经济林,改善村庄环境的同时,也增加了村民收入。

——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明光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陆郢模式”在全国推广。

记者了解到,我市聚焦宜居宜业,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以来,7个农业县(市、区)先后获“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天长市入选全省10个“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重点县。

尤其是天长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4%,农村电网户均配变容量达3.3千伏安,所有行政村光纤均已实现5G网络覆盖,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超98%,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村级养老服务站覆盖率48.7%,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再走进南谯区,施集镇井楠村依托山、河、村落、田园资源和茶产业优势,营造“品尝乡村美食、欣赏田园风光、弘扬乡土文化”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在大柳镇曲亭村,很多游客慕名皇甫山、金甲溪、大柳草场、小北营地“打卡”,乡村旅游产业蒸蒸日上。

我市持续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创建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24个,建成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427个,提升改造美丽宜居自然村庄785个。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治理率分别达89.6%、95%、34.4%,均超省平均水平。

一岭分江淮,一道看滁州。在滁州全域铺开的400多公里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沿途村庄和田野相互交错、山林与碧水相互辉映、人文与产业相互交织,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在风景道上徐徐绘就。

社会治理

让生活更有劲头

“楼上楼下管道漏水,夫妻离婚财产分割,亲戚之间琐事误会,今天下午,我总共处理了3起纠纷。”日前,来安县汊河派出所“刘祥调解室”调解员刘祥告诉记者:“群众非常信任我们,有了难题都会朝调解室跑。”

2020年,汊河派出所创新调解模式,组建覆盖5个社区、12个行政村的17支调解队伍的“刘祥调解室”。截至目前,这个调解室共调解纠纷5200余起,防止重大纠纷激化71起,涉及人数2.1万余人次,涉及金额3.68亿元,调处成功率98.3%,回访满意度高达100%。

不仅仅是“刘祥调解室”,在滁州,“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乡贤”“老党员”“好大姐”,人人都是化解矛盾纠纷的行家里手;全椒县“儒林所愿”调解品牌、明光市“爱不释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南谯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连心谯”,各地都有破解矛盾纠纷的“法宝秘术”;社区警务室、税费争议调解室、妇女之家,处处都建有预防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

——这些特色调解品牌,共同形成了我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调解矩阵,有效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

为持续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我市推深做实“党建+信访”“1+5+N”化解机制,实现基层治理“一张网”,全市平安乡镇创建率91.4%。此外,我市成功培育13个国家级、124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10个国家级、99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县乡村全覆盖,文明村镇占比79.05%。

记者了解到,我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打造地方特色调解品牌为牵引,健全完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全力推进“一站式”解纷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预防在前端、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截至今年,我市连续8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市,实现省级平安县(市、区)全覆盖。

2024-07-31 全媒体记者包增光 ——我市抓小岗促全市持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17079.html 1 3 增颜值添气质提品质 皖东和美乡村入画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