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勇 杨读俊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加强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人大工作活力之源和代表履职尽责之基。近年来,南谯区人大常委会以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为目标,不断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提升代表履职能力,推动代表工作提质增效。
优化“双线”平台,畅通代表履职渠道。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代表联络站为阵地,借力信息化平台,打造“线下+线上”履职模式,双线推进代表履职路径。打造“线下”平台。重视联络站规范化建设,探索“代表联络站+”工作模式,推进联络站与行业协会、社区协同发力,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将全区700余名代表全部编组入站,通过“选民接待日”、代表入户走访等渠道,收集群众的急难愁盼,建立“问题收集、调查研究、转交办理、跟踪督办”工作流程,推动问题快速处理。搭建“线上”平台。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推广“安徽智慧人大”“扫码见代表”等线上平台,畅通社情民意反馈渠道,促进代表履职更高效,确保民意反映有回应,真正打通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
完善制度机制,激发代表履职热情。区人大常委会注重完善“三项制度”,即学习培训制度、联系群众制度和宣传激励制度,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优化学习培训制度,提升履职能力。注重把代表学习贯穿于代表履职的全过程、各环节,抓好初任学习、届中学习、外出轮训,推进代表学习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每年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开展专题培训,邀请有关专家讲解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着力提升代表法律素养。完善联系群众制度,夯实履职基础。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等活动阵地,积极开展“选民接待日”、代表回选区述职等活动,建立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双联系”制度,各级代表深入基层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今年已走访联系群众31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800余条,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使命担当。建立宣传激励制度,营造良好氛围。坚持“深挖、提炼、扩面、广传”工作方针,深入挖掘代表履职故事,激发代表履职的积极性,营造支持代表工作良好氛围。建立人大代表履职评价制度,组织评选优秀人大代表,形成“个个争先进、人人当先锋”的代表工作局面。
丰富活动形式,提升代表工作质效。区人大常委会丰富活动形式,多角度延伸代表活动内容,持续提升代表工作整体水平。邀请代表列席区人大常委会会议,拓宽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面,为代表提出有分量有价值的建议开拓思路。同时,积极组织代表参加视察调研、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工作评议等活动,形成人大代表立体联动履职的新模式。加强建议重点督办,着力畅通联络网,建立人大代表与各职能部门的对接机制,统筹协调各部门为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提供服务保障。高质效开展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推动民生实事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两个“组合拳”活动,持续深化“关注民生提建议、五级代表在行动”等工作,不断推进主题活动常态化。今年以来,已收集“微民生”“微实事”意见建议1620件,办结1172件。城南佑安公园噪音扰民、南谯新城区增设公交点等一大批民生难题得到了圆满解决,真正把群众期盼从“纸面”落实到“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