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8日
第A05版:要闻

守护青山绿水 释放生态红利

全媒体记者包增光 通讯员鲍安平

全市森林面积736.68万亩,林木绿化率36.33%。绿色已经成为皖东大地的主色调。

绿色是生态的本色,也是发展的底色。在连绵起伏的青山绿水间,守护郁郁葱葱的草原林海;在科学生态的利用发展中,构建名副其实的金银矿脉。拥有丰厚“绿色家底”的滁州市,正专注打造森林这一最大的绿色经济体。

然而,由于林业融资不畅、森林质量不高、经营效益不佳、内生动力不足等原因,使得我市在林业高质量发展中遇到了卡点和瓶颈。

为跳出上述束缚,我市以深化林长制改革为抓手,聚焦林长履职、林企增效、林地增产和林农增收,推动考核、金融、科技和产业创新,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深化改革,我市让巍峨的山峦和翠绿的树木,持续释放出造福人民、泽被子孙的宝贵财富。

握改革之笔描绘醉美图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3月15日,市委书记许继伟在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要在保护好生态、培育好资源、发展好产业等工作中持续发力,提出要持续深化林业重点领域改革,系统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山河为卷,改革为笔,画出更新更美的图画。

2022年,滁州创成国家森林城市;2023年,我市林长制工作获国务院和省政府督查激励,在省级林长会议上作书面交流发言,全省林长制理论研讨会在滁举办。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为滁州建设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力量和信心。

为持续推动各级林长履职尽责,2023年,我市通过实行林长制“‘亩均论英雄’+两上+负面清单”考核,将金融、社会资本等投入强度和单位林地产出作为考核重要内容,并将国土绿化任务完成情况、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火灾等列入负面清单。

通过新的考核机制,全市各级林长服务林企意识更强,林业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去年,129名市县级林长开展“三个联系”活动303次,协调解决企业用地、融资等事项150余件。

长期以来,我市存在林业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短等难题。鉴于此,我市紧密联系滁州市林业产业联合会13家银行保险机构,推动金融资本“进山入林”。

特别是通过开发薄壳山核桃“一棵树贷”等涉林金融产品,激活林业发展“一池春水”。目前,已授信企业15家,单户最高贷款500万元。

正是通过一笔笔“专项贷”,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大大提高了企业效益。

同时,市县级林长结合“三个联系”,累计招引林产业项目7个,计划投资额37.62亿元。天长市多次深入佳诺威板材加工企业,协调申报国家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和做好企业上市工作。定远县引进年产60万方超强刨花板企业入驻,年产值8亿元。来安县落实林业专项债2.8亿元,改善林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一项项改革措施,增添了生态绿色,厚植了为民底色,淬炼了发展成色。

用改革之举办好民生实事

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麻栎,耐干旱、耐瘠薄、长势好,兼具储材、储碳、储能等用途,是江淮丘陵地区优良乡土树种,也是百姓增收致富的理想树种。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市创新麻栎短轮伐期经营模式,将经营周期由50至70年缩短到5至7年,每年每亩收益700元左右。

这让“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变成“当代人栽树,当代人受益”。该创新举措,不仅因地制宜打造林业产业新业态,还极大拓宽了林农增收渠道,充分调动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在此基础上,我市推动产业科技化、生态化、集约化,推广麻栎2个国家行业标准,打造麻栎全产业链经营示范样板区,培育国家及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2家,推动形成菊花炭、食用菌等八大产业。

把“问题清单”变成“惠民清单”,多推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全椒县马厂镇,因背靠千年古寺龙山寺而取名的“龙山樱花园”,每当樱花绽放季,总会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打卡”。这让此处林地生态和经济效益赢得双丰收。

该樱花园收集国内外樱花品种150个,樱花原生种30多个,是国内收集樱花品种和原生种最多的专业性基地之一。此外,培育自主产权“龙韵”“汉风”等6个新品种,获国家林草局植物新品种授权,数量全省第一。

这也是我市培育苗木新品种、推动林地增产的生动案例之一。去年以来,我市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引领相结合,搭建林木种苗市场交流发展平台,形成集收集、保存、科研、繁育、推广于一体的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体系。

为确保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仅去年,全市就选派省级林业科技特派员44名,登记林业科技成果4项,申报专利6项,实施省级林业科研创新研究项目2个。

走改革之路厚实绿色家底

“绿色家底”越厚实,发展的质量就越高,后劲也就越足。

通过深化林长制改革,我市通过金融扶持林业“担保+收储”试点建设,为林农提供一站式服务。全市新增林权抵押贷款1.59亿元,贷款余额5.28亿元。全椒县新增“一棵树”专项担保贷7815万元,累计发放1.424亿元,撬动发展碧根果9.1万亩,3万亩碧根果已进入盛果期,浙江、天津等地客商竞相抢购。

我市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推广使用良种壮苗,不断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全面提升林业资源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为“醉美滁州”增添新亮色。

全市营造林林木良种使用率87%以上,苗木企业550余家,年产苗木4亿株,通过“种苗+旅游”“种苗+林下经济”“种苗+互联网”等模式,培育精品苗木花卉58万亩,年产值35亿元。2023年开展“挖潜扩绿”行动,完成营造林48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234公里,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个和省级森林村庄27个。

为破解林业产业大而不强,以及附加值低、竞争力弱等难题,我市立足林业资源禀赋,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积极探索推动滁州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建设。依托南谯麻栎国家级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麻栎等特色林培育,做好深加工和品牌建设,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截至目前,全市麻栎面积已发展至62.9万亩,新培育昌春木炭、炭元科技等一批国家和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全市麻栎年采伐1.7万亩、4.5万吨,受益林农超过10万人。

通过持续深化改革,我市全面推动林业发展从数量扩展向质量提升、效益增长转变,为林长履职、林地增产、林企增效、林农增收提供强有力支撑。围绕建设“高颜值”“高价值”“高品质”“高质量”绿美江淮,我市正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秀美生态强市的美丽皖东,全面开辟“美丽中国”滁州主战场。

2024-07-18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16471.html 1 3 守护青山绿水 释放生态红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