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0日
第A02版:综合新闻

和土地较劲的“田秀才”

——记天长市丰仓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建昌

全媒体记者郑成雪

他坚持“科技引领、机械服务”的发展理念,致力农业“三新”技术的推广和农机、农艺的融合,走科学种田管田护田之路,提高种植效益,被群众誉为“田秀才”“土专家”,带动当地40多个家庭农场和周边400多个农户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他就是天长市张建昌家庭农场农场主、天长市丰仓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建昌。

农机护航“耕”出致富路

2009年,在外务工的张建昌回到家乡天长,流转192亩土地,种植小麦、水稻。然而,忙活了一整年,张建昌仔细盘算下来,除去人工费、土地流转费和其他费用,种田的实际效益并不高。

张建昌意识到,要想增产增收还得靠科技、靠机械。

2010年起,张建昌与人合伙购买了大型拖拉机、旋耕机、插秧机和收割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尝到了甜头,张建昌还带头成立了天长市丰仓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合作社和附近种植户提供耕地、机械化育插秧和飞防植保等服务,服务面积达3.8万多亩。如今,合作社建立了省级农事服务中心、育苗中心和烘干中心,拥有农机240台套,还为收割机、插秧机、拖拉机、打捆机等110台机具安装了终端质量监管系统。每年,仅农机服务一项增收360多万元。同时,合作社还与南京农大、安徽农大等高校院所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为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

近年来,张建昌家庭农场先后被评为“天长市示范家庭农场”“滁州市示范家庭农场”,其发展经验入选第二批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丰仓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也被评为省级示范社。

“泥腿子”练就种田十八般武艺

种田是个技术活。向来勤学肯干的张建昌不放过任何一次农业科技培训机会,先后取得“高级农作物保护员、高级农作物指导员、高级信息化农艺师”等资格证书。2019年,他还报考安徽省工商管理学院MBA,并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真正成了一名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农人”。

在学习中,张建昌逐渐探索出一套实用技术和种田方法。

2017年,在农科专家指导下,张建昌开始运用稻种印刷技术,并将稻种印刷和钵苗育秧技术相结合,不仅减少育秧用工量和用种量,还促进秧苗返青,降低秧根损伤率。目前,该技术在全市应用面积达到25万亩,每亩减少种子投入15元,直接带来320万元的经济效益。2018年起,他又推广使用水稻种植缓控释肥技术。通过侧深施缓控释肥料,水稻1季只施1次肥料,即可满足整个生育期的营养需求,提高肥料利用率20%,减少用工10%,降低了肥水富养化。张建昌采用“以水调肥、以水调气”等肥水管理技术,改变“大水漫灌”落后的生产用水方式,在调整田间小气候的同时还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针对秸秆的利用和处理难题,张建昌还摸索出“水稻留高茬,小麦免耕条播技术”,较好解决了由于秸秆禁烧、全量还田造成的麦田失墒、小麦出苗难、冬季易冻死等难题,提高了小麦产量。该技术在该市16个镇(街道)推广,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并取得国家知识产权专利。

“热心肠”为乡邻解难分忧

“张建昌咋做,咱就咋学!”在当地,说起张建昌,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张建昌坚持义务技术咨询,深入田间地头,主动帮助种植户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直接或间接减少因植保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约500万元。

2019年春季育秧,天长市遭遇连阴雨低温天气,许多农户大面积机育、插秧不出苗。他来到秧田反复查看,发现是秧田“三沟”(墒沟、腰沟、围沟)不互通配套,排水不畅,造成田间长时间积水,种子吸氧不足。他马上指导种植户清沟沥水,增加苗床土壤透气性。不久,苗床就长出了绿油油的秧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凭借着突出的成绩,张建昌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称号。

2024-07-10 ——记天长市丰仓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建昌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15956.html 1 3 和土地较劲的“田秀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