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晶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出建设健康中国的号召,确立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持续改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卫生健康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健康与疾病预防,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是人口老龄化挑战日益凸显。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对卫生健康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发展智慧养老服务,利用新质生产力,如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提高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是公共卫生体系的应急能力亟待提高。新冠疫情暴露出医疗卫生体系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存在的不足。未来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疫情预警和应对机制,增强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国民健康安全。
三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程度不高。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需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医疗卫生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推动医药诊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升医疗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二、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公立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保障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的同时,不断提升卫生健康服务的质量和效益,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与资源配置。加大公共医疗卫生事业财政投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医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加大区域医疗(专科)中心和重点专科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市、县级医院,持续完善运行机制,加快推动管理、技术、人才优化升级,在疑难危重症诊疗、医学人才培养、临床研究等方面达到区域领先水平。推进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构建城乡医疗服务分工协作新体系、新模式、新机制。
二是加强公共健康与疾病预防。推动建设公共卫生中心,推进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达标建设和能力提升。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完善监测哨点布局,优化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加强市、县、乡三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传染病救治网络。
三是加快技术革新与应用。加快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对病例进行精准分析,帮助医生做出更加准确的诊断。推广可穿戴医疗设备,实时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并预警。鼓励高水平医院瞄准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开展攻关,支持医疗新技术价格立项,创造条件推进临床使用,促进医疗卫生领域交流合作。
四是推广互联网医疗新业态。推进全市医疗机构信息互通共享,力争“十四五”末实现公立医院跨地区、跨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互认。推进各级各类医院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建立预约诊疗制度,推动三级医院日间手术等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推进医疗机构“就医一件事”工作,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
五是构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县级以上医院定期选派高年资医生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坐诊,确保基层医疗机构能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服务,减轻大医院的就诊压力。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建成一批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心卫生院创建二级医院。合理配置乡村两级医疗卫生资源,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设置。
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强盛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奠定坚实的健康根基。
(作者单位: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