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市委书记 张秀山
近年来,明光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两山”理念,在全省县一级率先出台《关于生态立市推进绿色发展的意见》,绘就美丽明光新画卷,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市、省级森林城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称号。
一是厚植绿色生态底色。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湿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2.5和臭氧浓度双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再提升、国省考断面水质全达标;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数量位居滁州市前列。
二是加快绿色转型步伐。大力支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施绿色化、智能化、循环化改造,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明光经开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新增省级绿色工厂7家、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个、省级特色林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1个;静港营地获评3A级旅游景区。成功发放全省首份碳汇权证并完成首单交易。
三是建设绿色宜居家园。全力打造全域美丽大花园,新建和改造提升莲园、海棠园等公园、游园30余处,群众推窗见绿、出门游园、四季赏花逐步变为现实。统筹和美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四是开展绿色文明创建。深入开展绿色生活示范创建活动,持续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创建绿色校园60个、绿色社区12个,生态文明理念蔚然成风。
与此同时,明光在推进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一是生态环保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农村黑臭水体还没有完全做到“动态清零”。二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创新不够,“嘉山秀水”的生态优势还没有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绿色产业发展还有差距,新能源、循环经济、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还不够高。
下一步,明光市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聚力打造“四个区”:
一是聚力打造生态环境样板区。扎实推进绿美明光生态建设,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管控。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以国控断面水质达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黑臭水体消除为目标,加快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谋划与建设。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实施土壤环境分级分类管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湿地系统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提升。
二是聚力打造绿色产业集聚区。大力推行绿色制造,聚焦“新三样”开展“双招双引”,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光伏储能产业率先破百亿。以“江淮生态粮仓”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不断壮大女山湖大闸蟹、明光绿豆等六大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规模,办好农货节等活动,打响“明礼嘉品”区域品牌、“跃龙顷澄”企业品牌。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等林下经济、老嘉山森林康养,促进绿色消费增长。
三是聚力打造生态宜居示范区。以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女山湖自然保护区为主线,一体谋划、统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省级中心村,全域推广“陆郢模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加快全域“持久美”。推动九道湾、抹山、焦城圩等城市周边绿色廊道连接贯通,加快推进创城项目建设,持续改造提升背街小巷、城市家具,确保全国文明城市“首创必成”。
四是聚力打造绿色生活先行区。深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广泛宣传节能降碳和绿色发展理念。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持续倡导和推行绿色办公、绿色消费、绿色居住、绿色出行,在餐饮企业、单位食堂、家庭全方位开展“光盘行动”“公筷公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