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新
任何人在“忠与勤”面前,都作不得假,掺不得水分。忠与勤,是一块试金石,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有什么样的想法,你是不是言行一致,你是不是知行合一,你是不是心无一丝杂念,都将暴露无遗。忠与勤,从来都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用自己的一生做出来的。
曾国藩文集《杂感笔记第七》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以人事与天争衡,莫大乎忠勤二字。乱世多尚巧伪,惟忠者可以革其习;末欲多趋偷惰,惟勤者可以遏其流。忠不必有过人之才智,尽吾心而已矣;勤不必有过人之精神,竭吾力而已矣。”在曾国藩看来,忠与勤不仅是一个人的品质、素养,也是成事的根基。一个人忠诚且勤劳勇敢,才可能做成大事。
这段文字说得很明白:能把人的作为抬到与天争衡的地位上,没有比忠勤起到的作用更大的了。乱世多崇尚机巧虚伪,只有忠诚的人可以革除这个陋习;末世的衰败习俗多趋向于偷懒,只有勤劳的人能够遏制他的发展。忠诚的人,并非要有过人的才智,只要尽自己的心意就行了;勤劳的人,并非要有过人的精神,只要尽自己的力气就行了。能够披肝沥胆来侍奉至尊,忠诚到了智慧也就产生了;能够劳筋动骨来抵御大祸,勤奋到了勇气也就出来了。在先生看来,忠诚与勤劳,就像人的两条腿,缺少了哪一条都不可能实现梦想、到达目的地。
东汉著名经学家马融说:“天下至德,莫大乎忠。”意思是:天下最大的品德,就是忠诚。《礼记》中说,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中华民族历来把忠诚作为最重要的人生美德和最崇高的价值追求。忠诚是一个人最大的品德,也是共产党人对党忠诚的首要政治品质。我们党一路走来,历经血雨腥风,历经无数艰险,历经无数牺牲,这些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也没能打倒我们,靠的是千千万万党员的绝对忠诚。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铁肩担道义,烈火铸忠魂,就是忠诚的楷模,也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勤劳是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做一头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做事、成事不可或缺的前提。人们习惯用牛比喻一个人的勤劳。牛一直象征着勤勤恳恳,“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工作起来任劳任怨的样子很可爱,收获时却从不要求给予更多的赏赐。人们习惯用“三牛”精神比喻人的勤劳,“三牛”精神今天延伸到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越是征途充满艰辛,越是爬坡过坎,越是经历艰辛,越是需要勤劳。
忠勤,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具备了忠勤的品质、品德,就知道这个人有多么可信可敬。忠勤一词最早出自明代杨慎的《杨氏家训》中,原文说:“故人之忠勤,非有以教之,自得之也”。强调了忠勤是一个人内在的品质,不是通过他人的教导得到的,而是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忠是对事业、对职责、对领导等忠心耿耿;勤是努力工作,不藏奸偷懒。忠勤强调了工作中保持忠诚和勤奋的态度,表达了对事业和使命的高度责任感。
忠诚与勤劳,让一个人立于天地之间。忠诚是一个人的内心,是一个人的操守与品行。勤劳是像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一样,尽职尽责、善始善终、一丝不苟。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需要一大批忠勤的干部,忠勤的劳动者;我们才能克服困难,战胜困难,不惧强敌,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忠”让一个人透明,“勤”让一个人高大。不论你职务高低,不论你工作在什么岗位,只有忠,才可信赖,才可重用;只有勤,才可做事,才可成事。“忠与勤”兼有者,才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党的事业,取得人民满意的成就。这是倡导“忠与勤”的理由,也是一个社会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