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读俊
为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今年以来,南谯区持续强化领导,进一步明确任务,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办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深入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方法,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探索在新时代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思路,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强化基础工作
健全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的教育体系。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教师、专家、“五老”、优秀家长等力量,构建多层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工作,常态化开展艺术思政课进校园等活动。健全校园安全管理机制,预防卫生、安全、人身伤害及校园欺凌发生。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发挥社会教育的保障性作用,面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设施,丰富主题实践活动,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完善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点建设,加强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和志愿服务。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确保导向正确、规范有序。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培育引导更多社会组织、慈善力量等参与其中。
深化主题活动
实施理论学习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公共文化设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教,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等主题活动,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未成年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
培育时代新人,开展新时代好少年评选表彰。评选区“新时代好少年”20名并举办颁奖仪式,大力宣传好少年事迹。同时,积极推报参选“滁州市新时代好少年”。丰富校园文化,开展好“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和戏曲进校园活动,传播传承地方戏曲文化;创新开展传统文化传承,推进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各环节。积极创作、生产、传播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各类文化产品,开展“歌咏经典·传承文明”经典传唱活动。
实施主体教育实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传承红色基因,开展“清明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童心向党”等主题活动;组织未成年人开展主题观影、经典诵读,参观烈士陵园、革命遗迹等,赓续红色血脉。广泛开展学校、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未成年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未成年人深入农村、各行各业、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卫生清洁、植树造林、家务劳动等多形式“劳动美”社会实践。
营造清朗环境
开展文明养成教育,实施文明伴成长。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培育文明有礼的好习惯。开展环境保护、垃圾分类、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宣教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自觉遵守文明规范,做文明的践行者。
开展校园周边整治,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坚决清理整顿和取缔校园周边非法经营的酒吧、网吧、歌舞厅、游艺厅、台球厅和各类流动摊点,确保校园周边无违法违规经营。加强校门口交通秩序管理,完善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和标志标线等。加强学校周边出租房屋的管理,强化涉校治安管理工作,有效防控侵害师生人身权利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护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积极为他们提供生活帮助、亲情帮扶、司法援助、学业帮教等服务,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建立健全特殊群体资助保障政策,做好困境儿童各项保障。举办儿童保护督导员和村居儿童主任培训,让儿童保护工作更细致更专业。持续开展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政策进村居宣讲及关爱慰问活动,引导社会志愿服务力量参与。
实施网络安全教育,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贯彻落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组织开展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沉迷宣教,清理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信息。开展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创意征集、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倡导文明上网,提高网络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