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杨读俊
今年以来,南谯区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民生实事办理工作,强化组织领导,推进责任落实,加强统筹调度指导和过程跟踪,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目前,各项民生实事项目有序推进,部分项目已提前超额完成。
促进就业3项。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新增城镇就业3000人,“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数量占城市社区60%以上。支持毕业生求职创业,对符合条件的按1500元/人标准发放补贴。实施放心家政行动,培训家政服务人员1750人次,新增家政服务650人。
社会保障4项。加强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生活保障,规范确定和调整低保标准。推进农村敬老院运营服务能力提升,对公建公营敬老院每年按5万元标准给予补助。按部署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加强城乡公益性公墓建管,推进至少2个城乡公益性公墓新建、改扩建,提升管护水平。
困难群体救助11项。开展困难职工帮扶救助,提供生活、医疗救助和子女助学等不少于28人。实施困难残疾人康复工程,为763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救助。推动实现残疾人较高质量就业,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开展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50人次;实施“阳光家园计划”托养服务项目,开展托养服务110人以上。持续优化无障碍环境,为40户重度残疾人困难家庭实施无障碍化改造。扎实推进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完成不少于300户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提供不少于600人次居家上门服务,支持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不少于1个。强化残疾人福利保障,全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86元。做好困难群体法律援助,全区办理法援案件不少于520件,做到应援尽援,实现全覆盖。强化困难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帮扶困难退役军人和军属烈属40人。完善并充分发挥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运作机制作用,全区91个村(社区)成立“救急难”互助社,每家互助社启动资金3万元。分类资助低收入人口参加基本医保,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实现应保尽保;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和防返贫监测对象等个人自付合规医疗费用分别按不低于80%、75%、60%的比例给予救助,实现应救尽救。落实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年底前完成新一轮不低于5%提标,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教育惠民4项。实施“安心托幼”,稳步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在幼儿园占比65%;新增托位100个,25%的幼儿园开设2-3岁托班。实施“教室光环境达标工程”,对130多间中小学教室光环境进行改造。积极做好学生资助,精准开展困难学生资助不少于9260人次;实施高等教育阶段及中等职业教育残疾学生资助不少于9人次。实施“老有所学”行动,全区老年学校新增学员约7500人,参与学习的老年人28000人左右。
卫生健康3项。实施健康口腔行动,持续扩大口腔医疗资源供给,加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局部涂氟和窝沟封闭项目均覆盖22%的适龄儿童。实施出生缺陷防治提升行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和听障筛查率分别在98%和95%以上。实施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宫颈癌15000人次、乳腺癌4500人次。
环境保护2项。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新增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1处。深入推进餐饮油烟、噪声及恶臭异味扰民问题整治,群众“家门口”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交通出行2项。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10.46公里、安防47.63公里、养护84.24公里;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新建具备3种以上功能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实施便民停车行动,新增城市停车泊位9500个,其中公共泊位650个。
文体服务3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对文旅市场消费实施补助。依托“15分钟阅读圈”,按规定任务数建设实施公共文化空间工程。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每个行政村不少于1场。
城乡建设7项。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公共充电桩40个以上。加强无物业小区管理,推动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巩固“难安置”问题专项治理成果,确保整治真正达标。持续做好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不断提升供电保障能力,供电可靠性从99.90%提高到99.97%以上。巩固菜市整治和改造提升效果,形成文明菜市建管长效机制。关心关爱户外劳动者,打造全省示范性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工会驿站)5个,推动驿站规范化运行。
公共安全5项。实施“惠民菜篮子”行动,确保2家左右商超及社区连锁店运行好“惠民菜篮子”。深入开展放心满意消费培育,新增放心满意消费单位3个、街区1个。严打电信网络诈骗,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围绕重点民生食品,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100批次。实施“食安名坊”培育行动,培育“食安名坊”1家,以点带面推动食品小作坊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