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北宋文豪欧阳修于琅琊山中作《醉翁亭记》,写尽山水之美、感悟山水之乐,不仅让琅琊山声名远扬,也带给滁州市“山水亭城”的美誉。
一座琅琊山,半部滁州史。近年来,琅琊山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以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让琅琊山告别门票经济,主动接受市场的检验、游客的挑选,走出一条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同共进的发展新路。
今年“五一”假期,琅琊山风景区接待游客14万多人,总收入463万多元、同比增长59.7%。
免费开放
告别“门票经济”倒逼发展转型
沿琅琊古道拾级而上,野芳园、让泉、醉翁亭、同乐园、深秀湖、琅琊寺、琅琊阁等景区景点不经意间一一映入眼帘。亭阁中,不时传来琅琅诵读声与琴瑟之音,古装少女曼妙的舞姿令人沉醉……
如果您以为这就是琅琊山的全部,那就是莫大的误会了。如今的琅琊山管理总面积达251平方公里,仅琅琊山风景区就有北门、东门、小东门、南门4个山门;飞越丛林探险乐园等10多个游乐项目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体验;琅琊山宿的山中院落曲径通幽,正接受外地游客的预订;二道河漂流将玻璃水滑道与河道相结合,已迎来了旺季;约30公里的江淮分水岭风景道琅琊山文岭段,将琅琊山与周边乡村景点串联,为大琅琊山的扩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过去,琅琊山重保护、轻发展,没有多少二次消费和体验项目,文创产品也相对落后,靠传统的门票经济已不适应游客的需求和自身的发展。”琅琊山风景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严明对记者说。
为突破“门票经济”局限,更好发挥琅琊山景区作为滁州乃至皖东旅游和文化重要窗口的公共资源价值,满足游客需求和社会期待,从2021年元旦起,琅琊山大门免费开放。然而,过去的几年,琅琊山虽然游客量与疫情之前相比不减反增,3年总量达400万人,但每年的经营收入却锐减了约三分之二。琅琊山的二消产品开发和投入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获得感、消费需求和消费意愿。
如何吸引游客、留住游客?滁州市积极探索着把山水资源变成产品,把生态价值转化为效益。
市场运作
开发“二次消费”走向“综合经济”
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穿上防护装备,坐上过山车椅,双手紧握手把,游客陈新宇从一处山顶呼啸而下,穿越树丛、掠过树梢,任清风拂面,看满山春色。
“挺刺激、挺新鲜的,在树林里快速穿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陈新宇说。
在琅琊山东门附近的飞越丛林探险乐园项目,是琅琊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的第一个二次消费项目。项目从去年9月开始运营,到年底就实现收入100多万元。今年“五一”期间收入30多万元,同比增长307.79%。
“我们的设备是从法国引进的,全部依山势、地势、树与树之间空间而建,没有建筑物,不用金属柱,就是要给游客带来纯自然的感觉。”琅琊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鲁健告诉记者。从1995年到琅琊山景区上班以来,他从没有像最近几年这样忙碌。
鲁健告诉记者,从2019年开始,公司相继投资开发建设飞越丛林、二道河漂流、琅琊山宿等项目,已全部投运。
把山水资源变成产品,这一理念体现在每一个项目中。
今年“五一”,琅琊山二道河漂流正式开门营业,5天时间收入2.47万元。记者现场看到,二道河漂流就是利用防火通道、林业管护用房、消防池、望火楼等设施,巧妙改造、二次转化,形成了玻璃水滑道与河道相结合的漂流项目,总长2.4公里,利用落差顺山势一路向下,沿途尽览山色。
“玻璃水滑道漂流现在比较流行,我们利用山势,把滑道建在树顶上,让游客体验在丛林树顶上漂流的感觉。随后连接河道漂流,从空中到河道,形成一个循环。”项目现场负责人黄川对记者说,该项目充分利用空中、原有河道,不仅没有破坏生态,沿途栽种的一些树木、草坪还让原本光秃秃的山地“焕新”。
在琅琊山南门,原琅琊山国有林场的生活区、办公楼和生产厂房,如今已改造成占地105亩的琅琊山宿。破旧房屋成了民宿雅居,木材加工厂改造成了大餐厅、会议室,菜地、水塔变身露营草坪、观景台。
“这些项目不需要新增建设用地,不需要改变土地、林地性质,全部是在不影响原来使用功能的基础上,通过改造利用,嫁接了游客需要的项目,目的就是满足群众对琅琊山的期待,对美好生活和生态文明的追求。”琅琊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峰对记者说,琅琊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具有运动休闲、观光旅游、康养度假等经济价值,琅琊山近年来的转化实践初步得到印证。
2023年,景区接待市民、游客278.53万人,实现收入4557.82万元,同比增长255.56%,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58%。其中,景点门票收入占比大幅下降。
丰富业态
依托传统文化描绘“诗和远方”
“五一”假期,在琅琊山景区同乐园,参加“景区课堂”研学活动的同学们正在朗诵《醉翁亭记》。循声望去,一面斧凿刀削的山体刻着“意不在酒”等书法字体,周边林木繁荫,亭廊楼榭环绕。
“这片摩崖石刻,原来是开山取石炸出来的一个荒废的采石场,景区对其进行生态修复和治理,结合‘景区课堂’做成了一个新的人文景观,被赞誉为山体复绿工程项目‘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来之笔。”琅琊山景区服务中心副主任江凯告诉记者。
琅琊山有“蓬莱之后无别山”之美誉,历史上众多文人名士留下诗文墨宝,儒释道文化交相融合,相映生辉。近年来,琅琊山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引领,保护和发展并重,不断丰富文旅新业态,让人们在此找寻到“诗与远方”。
琅琊山相继开展了太仆寺景区黑臭水体治理、原铁路采石场采石宕口生态修复、琅琊山东麓环境治理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同时,累计投入20亿多元,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指挥调度能力。
每逢周六、周日,在醉翁亭、同乐园景区上演的《醉翁风韵》《山水同乐》实景演出,已成为琅琊山旅游品牌项目,舞蹈《欧阳修》、古琴演奏《凤求凰》、歌舞《走进醉翁亭》等优秀文艺作品,让游客如痴如醉。
景区还注重文化遗产保护,做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保护修缮醉翁亭、数字化扫描摩崖石刻、开展琅琊山景区综合整治,重建琅琊阁、南京太仆寺等一批文化地标。围绕“醉翁之意,山水琅琊”主题,精心打造系列文艺演出及“欧梅咏芳”诗歌雅会等活动,开发“欧小修”原创IP、文创雪糕、数字文创纪念票、文创商务伴手礼等70余种文创产品,并以“沉浸式体验互动”为抓手,打造“书法临摹展示区”、夜间体验“第二景区”。此外,景区积极探索“商业+旅游”“休闲+旅游”“体育+旅游”“非遗民俗+旅游”等模式,对接周边游、近郊游、自驾游、微度假等市场需求,让琅琊山景区品牌形象焕然一新。
今年2月6日,滁州琅琊山景区正式获批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