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8日
第A03版:副刊

一群“新”青年逐梦在滁州

脚踏热土:与城市同频共行

▲研发团队在进行歌词音响样机评审。

□全媒体记者郑安杰

研发团队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近50人,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年轻血液的融入,不断接力,前赴后继、孜孜以求。在他们当中就有不少新滁州人,他们从全国各地而来,选择在滁州施展才干、创新创业,提起为什么选择滁州,他们更愿意把“选择滁州”定义为“双向奔赴”。

24岁的张赛军是团队里的电子工程师,虽然脸上稚气未脱,但是说起专业来侃侃而谈,这个阜阳小伙也算是滁州的“熟人”,在滁州读的大学,毕业后,他说起初留在滁州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找个工作”,但是不到两年的工作经历,让他也见识到更多发展的潜力,提起现在,他觉着干事氛围特别好,“我们电子工程师有八九个人,常常谁有想法了就聚在一起,讨论、论证。”如今他还想着留在滁州,继续发挥所学之长,他说:“这是一个好平台,能够让自己扬长补短。”

芜湖女孩魏逸敏在团队里的工作是画质工程师,在淮北上大学的魏逸敏毕业后来到滁州,开始因工作而与滁州结缘,但魏逸敏觉得来到滁州更像有着某种“缘分”,“小时候就来过一次滁州,当时就对滁州的印象很好,记得琅琊山,记得这里的风景。”说起后来再遇滁州的经历和印象,魏逸敏说:“变化太大了,道路很宽敞、交通很便利,滁州的发展现在真的很好。”再谈起未来的打算,魏逸敏还是很看好滁州,她告诉记者:“滁州是个‘潜力股’,我要跟着滁州的脚步走。”

跟其他人比起来,27岁的阜阳小伙王合平选择滁州还是有点波折的,王合平是团队里的模组工程师,2020年毕业的时候也在滁州打拼过一段时间,但也是在那时经历过自己的一段人生迷茫期,“觉得很累,不知道方向在哪,然后离开了滁州。”2022年再次来到滁州,王合平这次的选择很坚定,“回到滁州,是因为这里的机会多。”再次选择滁州,让王合平有了更多发挥所长的机会,如今的他也找到了自己坚定向前的动力。

31岁的王相来到滁州已经好几年了,王相是山东人,典型的技术员性格,沉默寡言,谈起自己初来滁州的契机,原因很简单,“可能缘于交通原因,交通便利,比深圳离家近。”王相说道。山东大学毕业后,王相通过校招去了深圳工作,2017年王相来到滁州,成为团队里的软件工程师,这一待就是7年。少言寡语的王相在工作中又是另一番状态,“我们的小团队,都会主动出点子,去研究市场需求,然后再落地去实现。”王相告诉记者。说起工作,王相变得开朗很多,炯然的眼神,即使是第一次见到他的人,也能感受到他的干练和坚毅。如今,王相和妻子在滁州都有了自己的事业,他们选择安家滁州,王相告诉记者之所以坚定选择滁州是因为滁州的发展前景很好。

他们选择在滁州逐梦,滁州也托举着他们的梦想,滁州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通过培育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优化科技服务、完善政策体系等举措,不断推动创新驱动提质增效,让企业充分释放发展活力,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再谈起最近的学习成果,程明觉得在滁州就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他告诉记者:“最近的热议的新质生产力是个什么‘力’?这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我觉着我们的团队其实一直在做,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打造家电产业智能制造的标杆企业,为滁州高质量发展赋能。”

“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这是程明最新的学习成果,自从了解到“新质生产力”,程明就带着团队开始对照自我,忙着“自我设题”,作为“滁州智造”的一线尖兵,不断在工作中与“问题”短兵相接的他们,这次又开始钻研起新问题了:面对新形势,自己该向哪发力?

带着很多问题,3月底记者走进企业一线,走进安徽康佳电子有限公司(安徽康佳)的研发中心,与他们的研发团队进行对话,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感知他们在岗位上散发的光与热。

▲研发团队在测试机器时序。

向“新”而行:在磨砺中试炼成长

程明的职务是研发部副总经理,而他所在的企业安徽康佳在滁州是个老牌企业了,扎根滁州并深耕家电产业多年。工信部公布2023年物联网赋能行业发展典型案例名单,安徽康佳“基于工业物联网的智能制造工厂”入选,成为全国47个物联网赋能智能制造领域典型案例之一。

家电产业是传统产业,也是支柱产业,而程明所在的团队,就是要在传统中抢占“智”高点,在创新中竞逐新赛道。自称“老人”的程明其实也才40岁,带着一个将近50人的团队在新赛道上“奔跑”,他的经历与感触最深。为什么自称“老”,程明觉得一方面是自己见证了整个研发中心的成立与成长,另一方面是团队的平均年龄只有31岁,是真的年轻。“2011年成立的研发中心,起初人很少,如今随着对研发越来越重视,研发队伍人员素质越来越高,其中不乏985、211等国内知名院校的毕业生。”程明告诉记者,青年已经成了这支队伍的中坚力量。

身处滁州制造的一线,程明觉得自己和团队跟“生产”很近,这也让他们养成了扎在车间一线的习惯,必须时刻保持着学习进取和实干攻坚的姿态,程明觉得自己能从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成长为团队的直接负责人,秘诀就是不断在学习和实干中积累各项技能,“2013年从浙江来到滁州,从企业基层干起,一步步走向自己感兴趣的岗位,真的觉得在这个赛道上要不断深耕,一步一个脚印。”程明说道。程明也深知,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所以他调侃自己的工作“每天就是一堆问题,你得不断突破可能出现的各项技术瓶颈。”说起团队,他不无骄傲地说:“研发部充满了科技气息,总是能看到一个个忙碌的身影。”

程明还记得2022年公司决定开展一项全新的研发项目:防水电视。程明深知这个项目的重要性,他明白这不仅是对公司技术实力的考验,更是对团队创新能力的挑战。为了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他和团队研究市场需求,一起探讨产品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虽然过程中遇到不少麻烦,但是团队成员都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怕失败,只怕停止尝试,最终,这款产品成功完成量产,并获得了客户市场的广泛认可。创新从来就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程明一边和记者介绍起产品,一边在一面专利墙边驻足许久,他所在的安徽康佳研发中心,致力于泛显示及智能产品开发与设计,其产品市场遍布全球,近年来承担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1项,申请专利229件,已授权专利101件。并获得省企业研发中心、省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工业设计中心的认定,多次参加安徽省工业设计大赛,均获得优异的成绩。

结 语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灼灼青春仲,悠悠白日升,我们以笔为媒见证了这届滁州青年的“不负韶华”,这是一群忙着上夜校的学习青年,是一群“中”气十足的国潮青年,是一群乐于奉献的志愿青年,也是一群逐梦滁州的奋斗青年。他们用热爱和奋斗定义自己,他们敢试敢闯,与城市共成长,也在用点滴行动和炽热梦想影响着周围、书写着闪光、迎接着未来。

2024-04-28 脚踏热土:与城市同频共行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12194.html 1 3 一群“新”青年逐梦在滁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