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军
近日,天长市铜城镇长塘村种植大户李长明将家人在田间地头收集的废旧农膜、废弃化肥包装袋和农药瓶等,放入不同的专用回收袋,送到镇回收站点兑换农资。2022年以来,他家通过收集农业生产废弃物,累计兑换了280亩小麦赤霉病防治用药。
天长市是产粮大县,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为实现田园清洁和农业绿色发展的目标,近年来,该市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针对农膜、农药和肥料包装物等农业废弃物开展回收利用工作,建立“村组有回收点、镇街有回收站、县级有回收中心”三级回收体系。2023年,全市设立农业废弃物回收站点103个,其中镇级回收站16个、村级回收点86个、回收企业1个。
“以前,我们都不知道这些废弃的棚膜、秧盘、无纺布和肥料包装袋往哪里送,随便堆放在自家仓库里,既占空间又污染环境。现在每个村都有回收点,农事结束就送到回收点。回收点根据废弃物种类按每斤0.5元至1元回收,我们觉得方便又实惠!”天长市杨村镇种植大户赵自昆高兴地说。
农业废弃物逐级回收,集中进行分拣、压实、打包,可再利用的送到有生产资质的厂家,生产造粒再利用,无利用价值的送到天长市垃圾焚烧发电厂作无害化处理。通过资源化利用,该市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初步形成了市场产业化运行能力。2023年,回收废旧农膜122.25吨,农药包装废弃物49.1吨,肥料包装废弃物10.9吨,废旧农膜、肥料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均在82%以上。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手段。我们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多方参与,市场驱动’的模式,将农业污染治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整合项目资金,出台激励政策,带动农业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市场的发展。”天长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主任崇殿祥介绍道。
“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减量是重中之重。”天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德佑介绍,该市把推广精准施肥施药技术,提高化肥、农药利用效率作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关键环节来抓。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发展紫云英等冬季绿肥种植,推广水肥一体化应用、机械精准施肥、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实施生物农药应用等有效手段,实现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连续9年负增长,农药使用量比2012-2014年基期减量达14.36%,提前实现《“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的“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3%”的目标。
天长市还通过粉碎肥田、饲料化、异地覆盖作物、用作生物质供热发电等措施,综合化利用农作物秸秆。2023年,离田收储麦稻、豆类、玉米等秸秆38万余吨,辐射面积108万亩以上,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94.6%。同时,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6.98%。
截至目前,天长市16个镇(街道)打造了16个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区,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