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宣
走进池杉湖湿地公园,水中有林、林中有鸟的“水上森林”景观,引得各地游客竞相打卡观赏;迈步于美丽乡村,沿路的吴文化墙绘和神采奕奕的孙权雕像无不讲述着穿越千年的三国故事;品尝美味雷官板鸭,既有油盐醋的共舞,也有色香味的合欢,那一刻,唯有美食最抚慰人心。
近年来,雷官镇深入挖掘旅游文化、美食文化、历史文化,以三大文化为纽带,串联起、凝聚起、搭建起协同发展新格局,努力打造“三国古城 杉水雷官”文旅新地标,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兴旅游,守生态绿脉
雷官镇自然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其中最“出圈”的莫过于安徽池杉湖国家湿地公园。作为国家AAAA级景区,其“一树”“一鸟”“一花”已成为园区景观特色。“一树”即池杉树,园内分布5万株池杉树,“水上森林”景色奇特。“一鸟”即鸟类,园内生活鸟类159种,数量达10万只,有“百鸟天堂”之称。“一花”即荷花,园内荷花品种1000种,为全国品种最全的荷花主题公园。
为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功转化为现实图景,近年来,雷官镇坚持保护优先,通过持续推进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基础建设和景观打造,将昔日地势低洼、水患丛生的黄大圩改造成如今游客流连的胜景奇观和万鸟安居的“家园天堂”。同时,通过举办国际观鸟周等大型节庆活动,逐年培育和打造“池杉湖观鸟胜地和湿地旅游”品牌。随着央视多次采访报道,湿地水乡名声大噪,来自沪苏浙皖的游客纷至沓来,一睹“半湖池杉半湖水,一片飞鸟一片云”的盛景。游客量的增长,为园区带来了收入同时,先后带动百余户居民在家门口就业,年人均增收万元以上。
“飞”板鸭,壮经济动脉
雷官镇素有“板鸭之乡”的美誉,雷官板鸭食之肥而不腻,松嫩可口,咸淡适中,味鲜醇香,“薄如方片糕,嫩得不用嚼”,相传朱元璋曾“闻香下马”。其制作采用宰、卤、晾、煮四道工序,工艺精湛,风味独特。主要产品有板鸭、盐水鸭、红扒鸭、白条鸭等,南京盐水鸭和桂花鸭便是传承了雷官板鸭制作工艺。
雷官镇高度重视雷官板鸭的发展,重点打造雷官板鸭特色品牌和推进雷官板鸭产业化发展。目前,雷官镇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成立雷官板鸭生产企业协会,协会成员达30余家。建立麻鸭养殖基地,带动40多户脱贫户养殖麻鸭,每户增收约4000元。还搭建了“雷官板鸭”电子商务平台,在江北、滁州开设5家品牌店,年产板鸭达10万只,销售额1000余万元。
依历史,传文化根脉
雷官镇属于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三国时,东吴曾在此建立城邑,属于重要军事要塞,因吴王孙权而得名吴王城。南北朝时期,北齐瓦梁郡治所曾置于吴王城故墓之上,南唐时废。吴王城遗址现保存于雷官镇高场村上姜组,属于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雷官镇注重将三国吴文化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相融合,一个个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文化长廊、休闲公园,成为扮靓村庄的别致拼图,也让村民在休憩时就能与村庄传统文化亲密接触。同时,还积极邀请高校历史专家前来考察调研,对雷官历史进行全面梳理,全面启动乡镇志编纂、纪录片拍摄等工作,传承历史和文化遗产,记录和传承乡土社会风俗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