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2日
第A03版:副刊

青年新“夜”态:忙着“上夜校”

一次选择: 主动“当学生”

□文:全媒体记者郑安杰 图:方 旭 毕 鸿

从大城市吹来的这股夜校“风”并不是一个新鲜概念,据了解,“上夜校”也曾出现在中国发展的不同阶段,扮演了不同的重要角色,是带着时代印记的。过去,人们为了摆脱文盲、提升学历文凭而“上夜校”,而今再次兴起,其所承载的社会价值已经有所不同了,“上夜校”已经成了青年创造新鲜可能的一个选项。青年们从滁城的各个角落,汇聚到同一个坐标点,选择成为一名“学生”,记者走近他们,倾听他们,试图了解他们到底是想从夜校里寻找怎样的诗与远方?

“不是逃离生活压力,而是选择更多可能。”95后的桑旭告诉了记者自己“上夜校”的理由,桑旭已经在社区工作一年多了,3月份的一个夜晚,她和记者相遇在“青年夜校”的一堂丙烯肌理画课堂上,这是她第一次参加课,在此之前,她的绘画是“零基础”。自从考上社工,她的生活就成了日复一日的工作,“在社区工作中,你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和人,反而让我看到生活的多面性,选择夜校,不是为了逃离工作的繁琐,而是为了抓住生活中的各种可能。”桑旭告诉记者,“青年夜校”的一切都很新奇,她被活动的名字所吸引,“一眼相中的感觉,这和自己追求的多样性人生很是契合。我对艺术类的、非遗类的课很感兴趣。”在桑旭看来,不断接触新的事物,“就可以碰撞到不同的东西,让自己发现自己更多的面。”桑旭把“青年夜校”看成一个窗口,是可以“破”出去看到更多风景的窗口,敢于尝试,是她为自己接下来的路选择的态度。

今年29岁的刘连连,从天津读完大学就去了上海上班,2019年,刘连连升级当了宝妈,就从外地回了滁州老家,暂时选择成为一名全职妈妈,随着二宝的出生,刘连连的生活更加忙碌了,围着孩子转,围着家庭转,离开了工作,刘连连依旧想挤出时间成为“自己”,“我本身就是学习服装设计的,对手工类,艺术类的课程就感兴趣,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平时带娃时我的全身心都是围着我的孩子和我的家庭,但是上夜校时,在那个时间里,我跟其他的学员都一样,别人看到的是我,夸赞的是我的作品。”与很多人强烈的职场竞争意识有所不同,刘连连的想法是不想丢了自己,也想拓展下自己的社交圈,找些社交“搭子”。上了夜校后,刘连连接触到了许多不同的人,交到了新的朋友,她感觉自己可以短暂放下妈妈这个身份放松一下了,她告诉记者:“参与青年夜校仿佛回到了自己读书的时候,认真的学习一项技能,觉得自己很开心,参与青年夜校使我开始想要走出家庭,重新工作。”找到自我,重新拥抱工作与生活,“青年夜校”打开了一扇门,让刘连连这样回归滁州的新青年重新规划起“起点”。

33岁的小龙,是滁州一家企业里的工程师,工作中的连轴转让小龙少了一些个人空间,说起以前下班后的生活,他多少有点无奈,“男生嘛,通常都是一个人的活动,会看看电影锻炼锻炼。”“青年夜校”开办的消息,让小龙的生活有了出口,平时的爱好也有了“用武之地”,小龙报了爵士舞蹈、绘画还有其他课程,“可以丰富业余生活缓解工作压力,扩大社交圈,夜校的活动让我可以融入工作之外的一个全新的社群。”他选择下班后走进人群,和有着相同爱好的陌生人共度一个多小时,来拆掉生活中的“墙”。

热搜话题上的“夜校”风终究是吹到了滁州。白天上班,晚上“上课”,滁州青年也在试图为自己的夜生活寻找一个新“夜”态:有趣味、有内涵,还有“搭子”。他们在网络上分享着被“青年夜校”吸引而来的喜悦,从一个个手机端走进一个个心仪的课程,然后在下班后一头扎进“青年夜校”这个“小世界”,重新审视自己,然后再“构思”另一个自己。

在滁州,上“青年夜校”是一种很新的尝试,青年从家门走出,走进人群,钻进另一个世界,和一群萍水相逢的人分享、学习、提升,虽然是一场场短暂的“旅程”,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和内涵,在这背后是一场青年需求与城市包容的双向奔赴,是对青年需求的精准把握。

赵唯含是“青年夜校”里的国学老师,一直从事着家庭教育、企业培训师的行业,平时工作中常会接触到很多滁州青年,“我感受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热情和积极,他们对提升自己的意愿度都很高”。赵唯含说道。互动中,她看到很多青年积极的一面,他们愿意让自己融入,愿意去分享,也愿意去投入与付出,在她看来“这是一群很有能量的群体”。

“青年夜校”的承办人方旭自己就是一名滁州创业青年,他对滁州青年群体的了解会更深入些,说起“青年夜校”,方旭有着自己的看法,“兼具学习属性和社交属性,这是夜校的一个重要特点”。方旭在工作中曾做过问卷调查、视频访谈调查,他发现滁州青年有很多需求,“参与的青年大概在20—45周岁之间吧,群体覆盖得还算比较广泛,为了满足不同需求,我们开设了非遗、舞蹈、手工、视频剪辑、国学、烘焙等课程,青年是有需求的,只是缺少一个‘汇聚点’。”在滁州开办夜校与一些大城市还有所不同,起初方旭也是有些担心。但经过连续两三个月的试运营,他又变得信心十足了,“只要我们关注到不同青年群体的需求,让青年的课程青年做主,就会效果很好,未来还要拓展更多元化的课程,做成长期项目。”

事实上,为了营造青年友好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对青年的吸引力,“青年夜校”的背后正是一场精心的打磨和用心的助力。

滁州市是全省首个推动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建设实施方案的城市,为进一步推动滁州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建设工作,团市委积极响应,精心打造了滁州“青年夜校”这一品牌项目。活动的发起人王馨怡就是团市委的工作人员,她告诉记者“青年夜校的课程设置通常丰富多样,常见的课程包括但不限于职业技能培训、理论课程、兴趣爱好培养等。青年夜校的举办场所也是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些课程可能选择在社区活动中心、学校教室或公共图书馆等场所举办,同时,也有一些课程会选择租用专门的培训机构或文化活动中心的场地,以提供更专业化和高品质的教学服务。”

据了解,滁州市“青年夜校”采用市县联动的方式,目前,琅琊区、南谯区、明光市均已开课。课程模式采取的是“1+N+1”,是一项全新的普惠公益公共文化服务项目,“1”代表的是理论学习,通过系统的课程体系,帮助青年们深入学习党的理论、政策导向和社会发展趋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N”则代表了多元化的特色课程。另一个“1”则专注于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内容。课程将围绕如何打造青年友好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对青年的吸引力、促进青年参与城市治理等方面展开。记者从团市委了解到,未来团市委还会探索建立青年参与城市治理的平台和机制。例如,设立青年议事会或青年智库,鼓励青年就城市发展规划、政策制定等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为青年与城市管理者搭建沟通桥梁,引导青年积极参与城市治理实践。

2024-04-22 一次选择: 主动“当学生”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11785.html 1 3 青年新“夜”态:忙着“上夜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