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7日
第A03版:西涧论坛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着力推动滁州高质量发展

卜 雪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的概念,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生产力形态,标志着我们党关于生产力的认识实现了又一次飞跃。

一、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传统生产力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量的资源投入,依靠高度消耗的资源能源。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以高新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支撑、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标的可持续生产力,更强调内在的发展质量,在激发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走出一条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战略意义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必然要求。过去,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传统要素投入规模扩大带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但是传统要素投入存在边际收益递减,同时,我国在劳动、土地等传统要素上的成本优势在逐步削弱,生态环境保护、节能降碳对产业发展的约束也不断趋紧。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还能催生新兴产业形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引入智能制造、数字技术、万物互联等先进理念和关键技术,促进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涉及高新技术、先进制造和数字化服务等领域的发展,这些领域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有助于我国开辟新领域和新赛道,重新塑造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客观上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就是要以科技创新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高质量的现实生产力、先进制造力,创造全新的价值、全新的功能、更高的技术含量、更好的经济效益,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力支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提升我国全球竞争力的持久动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不断有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涌现、成熟、应用和扩散,催生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使得全球范围内的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区块链技术、生物技术和网络安全等科技领域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我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也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必然要求。

三、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滁州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创新。当前,滁州市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坚持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旗帜性抓手,聚焦“四链融合”,加大创新投入,培育创新主体,优化人才政策,打造创新生态,才能全面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推动滁州高质量发展,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首先,整合科技创新资源要素供给,培育科技创新主体。202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强调,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一方面,滁州要积极参与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和安徽科技大市场建设,借力长三角优质科创资源,不断深化与长三角科创研发院所的合作,联合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科创中心、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研发平台,深入推进与上海市杨浦区、徐汇区合作,探索共建“科创+产业”伙伴园区,积极推动“研发制造飞地”等合作事项落地。另一方面,继续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梯次培育机制,大力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推动平台、项目、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培育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企业,支持一批中小企业成长为行业“小巨人”“单项冠军”和“瞪羚”企业。

其次,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抢占高质量发展先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滁州市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一方面,深入推进八大产业链“链长制”,持续推动半导体、医药器械、智能家电、绿色食品、新型化工等八大产业提质扩量增效,打造全国重要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家电和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另一方面,紧盯“新三样”,抢拼“新赛道”,加速推动各类要素、资源、人才等向重点产业集聚,全力打造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第一城、动力电池产业第二城、新能源汽车产业第三城。

再次,发挥战略科技人才关键作用,发挥创新人才红利。人是生产力生成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创新人才。一方面,要找准滁州在区域产业布局中的定位,立足滁州特色资源开发利用,针对八大产业链强链补链,做好“产业+人才”战略谋划,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结构,靶向引进与产业发展高适配的战略科技人才。另一方面,推深做实新时代“满天星人才计划”,扎实推进招才引智十大举措,高效高质举办“星耀滁州-会客虹桥”系列人才活动,强化“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人才政策宣传力度、持续开展“千企百校”大学生招引,大力推进滁籍人才回归,吸引更多科研型、产业型、实用型、管理型高层次人才来滁创业,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

最后,建立适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动力和活力。一方面,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快制度创新步伐。滁州可以通过出台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扶持、人才引进等相关政策,鼓励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要破除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障碍,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优化市场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降低创新创业成本,提高创新创业效率,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作者单位:中共滁州市委党校)

2024-03-07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09534.html 1 3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着力推动滁州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