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竹欣
春节到,团圆到。奔波辛苦了一年的人们纷纷回到故乡,和亲人们聚在一起,享受着团聚时光。在来安县雷官镇一个农家小院里,侯松伟一家人聚在一起,兄弟三人掌勺,妯娌们打下手,院子里,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做着游戏,老太太笑眯眯地晒着太阳,欢声笑语合着袅袅炊烟久久不散。
“咱爸留下的外债今年还完了,往后都是好日子。”红彤彤的灶火旁,侯松伟和哥哥们拉着家常。这个新年对侯松伟来说特别珍贵,因为上一次过这样轻松欢乐的团圆年,还是九年前。
2015年以前,侯松伟的父亲在村里经营家庭农场,哥哥在南京经营小吃店,侯松伟则在上海担任一家全国连锁企业的片长,一家人各自忙着自己的事业,逢年过节,便会聚在一起,享受团聚时光。
2015年的最后一天,侯松伟的父亲突发脑溢血离世,留下了家庭农场和617万元债务,这其中有供货商的货款,有银行贷款,还有130余户村民流转土地以及在农场务工的费用。“父债子还,天经地义。”当时,年仅26岁的侯松伟选择接过父亲的家庭农场,也扛下了这617万元的债务。
在妻子的支持下,他辞去上海的工作,回到村里接手经营父亲创办的家庭农场,并变卖了家里仅有的两套商品房,将140余万元房款优先用于偿还工人工资和土地流转费用,暂时无力偿还的,则以自己的名义重新签下欠条,承诺分期偿还。
“父亲走后,最怕过年,因为一到过年,债主就纷纷登门,每天家里的一次性杯子都能用掉一打。”侯松伟回忆说,那些年,几百万的债务像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在头上,过年一家人虽然聚在一起,但都是强颜欢笑,对着丰盛的年夜饭也没什么胃口。
为了经营好农场,尽早还清债务,侯松伟利用一切机会学习粮食种植知识和技能,看书学习种植知识,上网了解行业动态,向村民请教田管技巧,请农技专家到田头指导,进行农场精细化管理……“小伙子特别好学,经常给我打电话问问题,很快就从种田的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农场科技特派员张勤说。
2018年,粮食种植行业开始向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转型,侯松伟敏锐地察觉到,增收的机会来了,在政府的补贴与支持下,他创办了侯松伟农机专业合作社,陆续购置12台插秧机、2台无人植保机、4台烘干机,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不仅增加50至70万元的农机服务收入,还能为农场节约30余万元的人工成本。
这些年,每当农场有了盈余,留下再生产需要的资金后,侯松伟全部用于偿还债务,厚厚的账本记满了这些年的还款记录。2021年,偿还1007300元,2022年,偿还1044000元,2023年7月20日,还掉最后一笔10000元欠款后,父亲留下的617万元债务全部清偿完毕。
“这些年,妻子带孩子在城里读书,租住在简陋的出租房里,吃了不少苦,明年,闺女要中考,儿子也要上小学了,我准备在学校附近买套房,让孩子们也像他们的同学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房间。”端起酒杯,侯松伟目光炯炯,眼里满是对即将到来的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