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贵国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尤其是“两个结合”,揭示了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党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化的主干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是十三经,而《论语》是十三经中唯一一部以记录儒家学派奠基人孔子的言行为主要内容的典籍。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杰出代表,他的思想与智慧对中华文化及至世界文明的影响久远,为中国社会、政治和伦理的主要思想奠定了基础。
一、中国共产党在学习继承中追寻真理之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论语》开篇记录孔子的第一句话,可见孔子对于学习的重视。这里的“学”想必应该是一种泛指,它既有广度的号召,要求我们学习自然和人类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知识,丰富自己的阅历,增强改造自然、服务社会的能力;更有深度的期盼,通过对所学知识温习研判,达到认知规律、领悟真理这一境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关于学思的辩证逻辑,给我们如何对待学习提供精神领悟。
崇尚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气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学习中仰望星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找到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各种思潮的激荡竞争中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个重要原因是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彼此契合,互相成就。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基因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容接纳并源源不断地为马克思主义输送丰沛的文化滋养,孕育了新的文化生命体。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积极学习和汲取世界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统筹运用和而不同的文化智慧,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统筹运用应时而变的文化特质,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成为引领世界范围科学社会主义主力军。
二、中国共产党在凝心聚力中笃定行稳致远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道出了孔子对交友的关注与重视。孔子贵为圣人,他所指的朋友应该是学问与志向上的同道之友。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与之交流、沟通,可免去孤独寂寞;与之探析、论道,又可免去孤陋寡闻,显然是一种快乐而有益的事情。《论语》中写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相互学习与共处中凸显了孔子在交友上的谦虚、谨慎、豁达和包容,致力于和谐人际关系的融通。
联谊交友是中国共产党人所特有的高贵品格,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关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禀赋要求。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能够真正把志存高远、志同道合的诤友、挚友紧紧团结在一起,形成新时代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联盟,体现出大团结大联合的鲜明特征,具有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团结联合的思想主题、和衷共济的价值取向、政通人和的目标追求,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邻里和睦、社会和谐、人类和平是古代圣贤的愿景追求。人民幸福、国家富强、世界共建是共产党人的鸿鹄大志。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这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揭示了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的辩证逻辑,回应了古代先贤们“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历史呼唤。
三、中国共产党在自我革命中永葆生机活力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自得之乐,阐释了孔子在个人修为上的慎独境界。“见贤思齐”“患所以立”“以直报怨”等个人修为语录,无不折射出圣人严于律己、旷达人生的圣洁光芒。
修身齐家是古代先贤们一直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而治国平天下则是他们始终铭记的政治抱负,涌现出大量无比灿烂的慎独范例,树立起一座座催人奋进的精神丰碑。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自我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精神密码。中国共产党一经产生,即源源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中汲取精神营养,从中华文明的沃土中提炼道德准则,把作风建设作为党自我完善自我纯洁的制度保障,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长而日渐成熟。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明确阐述了共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的目的、方法和基本要求,强调了共产党员要克己奉公,严于律己,勇于牺牲个人利益。在加快国家治理和建设步伐的同时,党的作风建设始终如影随形,激浊扬清。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以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勇气,确保了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永葆初心、永远和人民在一起,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鲜明的政治品格,从而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
四、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为民中践行初心使命
孔子的为政思想核心是“仁”,其民本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高度契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儒学经典中高屋论道的政治智慧,不仅让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中获得丰富的智力支持,孕育催生出一系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创新理论成果,而且使这些创新理论成果深深地扎根于中华大地,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浸润中,源源不断获取内生动力,助力着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赓续彰显着百年大党的民族责任和世界担当。
智慧薪火的传承,孕育了一个民族弘毅的性格,经年风霜的磨砺,锻造了一个政党优秀的品质。尽管许多岁月已经苍老,许多典故已经斑驳,而那些真诚与智慧是万古如斯的心绪,成为我们永远固守的精神家园。
(作者单位:中共定远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