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文凤
“以前的秸秆禁烧工作单纯靠人,一到午秋两季每天都要安排人在田埂上来回打转,自打安装了高空可视化瞭望系统,一个人一部手机就能全域监控,高效又省力。”秦栏镇农业部门工作人员王开忠开心地说道。在秦栏,像这样因数字化带来便捷的例子还有很多,数字化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秦栏的乡村治理模式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乡村治理主体不足、效率不高等传统难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也给企业、群众致富提供了新的契机。
近年来,秦栏镇不断加快数字乡村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信息终端和服务供给,为秦栏发展架设“数字高速路”。完善4G、5G网络基站建设,无线网络信号覆盖全域,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涉及土地面积约16500亩,打造镇村两级智慧物流网络体系,电商服务站点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全镇10所中小幼学校全部实现在线课堂常态化教学应用,镇区卫生院全部使用医疗信息管理系统……
数字运用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
科学种地效益高。深入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策略,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引进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使用侧深施肥机和无人植保飞机,安装水土监测预警系统设备,培养高素质农民150人、6户科技特派员示范户,摸索并优化“麦稻套种技术”,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10%以上。
电子商务收益多。全力支持“互联网+”农产品模式,打造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延伸产业链,让“土特产”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巴子牛肉、佘氏食品等特色农产品品牌,2023年14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增速明显。全镇目前有2个“省级电商村”、342家电商,其中2家销售额在4000万元以上,23家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2023年全镇农村电商网销额达1.5亿元。
数字赋能让乡村治理变“智”理
“慧眼工程”览全域。实施“雪亮工程”,建设“蓝天卫士”,部署公共安全视频监控300多个,高空瞭望塔4个,组成了触达乡村角角落落的“神经末梢”,建立起“探头站岗、鼠标巡逻、永不眨眼”的乡村防控新体系,实现一屏观全镇。
“智慧监测”美乡村。采用“智慧环卫”系统,告别过去人巡人盯人清的模式,实现综合调度一张图、环卫设备可视化、人员车辆可定位,提高智慧化道路保洁能力。在孝子河布置5套水质监测设备,选择10个雨污管网排水口布置水质监测设备,实现对孝子河水质数据、排水口数据、孝亲公园漂浮物数据的实时监测、报警和联动抓拍。
“智慧生活”让乡村生活更“有范儿”
推进“数字政务”,群众办事更方便。以“皖事通”为载体,持续推进“掌上办”集成优化,实现100%行政许可事项线上受理。开辟群众“随手拍”“曝光台”等特色智慧场景应用,多渠道采集社情民意,累计采报、处置、办理基层事项4000件。便民服务中心安装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医保自助服务机,提供窗口受理和网上帮办代办服务,政务服务高效便捷。
推进“互联网+养老”,老人生活更安心。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探访关爱服务,在居家养老的有特殊困难的老人家中安装看家视频监控,并接入家人和包保村干部的手机,让他们能随时掌握老人在家生活的情况,保障老人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以新华社区、牧马湖村为试点探索实施“家庭养老床位”适老化、智能化改造项目,为20位失能老人提供家庭养老床位适老化、智能化改造,将养老院标准化服务搬进长者家中,有效实现居家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增强老年人安全感、幸福感。
如今的秦栏正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数字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乡村数字与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群众生活的关系愈发紧密,智慧文旅、直播带货等渐显成效,美丽小城智慧秦栏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