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31日
第A04版:专 版

美画小镇 多彩郑集

——天长市郑集镇以文化繁荣赋能乡村振兴

周 彬

以文化人 润物无声 滋养精气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振兴乡村文化,便是要完成从文化自省自觉到文化自信的重构,在振兴中实现乡村文化的现代性价值。

时间定格在1979年,彼时地处安徽农村地区的郑集镇,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觉醒,找准定位,发挥优势,敢为人先,在全国率先兴办农村文化中心,成为全国农村文化中心发源地。1990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先进文化站”。

岁月变迁,时光流转。郑集镇延续着文化改革基因,寻找新的文化发力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

如今,新建的郑集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郑集镇文化站),已成为郑集镇新的文化打卡地之一。

俯瞰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篮球场、健身步道、文化宣传长廊、景观曲桥一应俱全,居民可健身、可阅读、可赏景、可养性。近观文化中心主体建筑外貌,清雅不失传统、古典不失韵味,文化气息十足,内设8室2厅2展馆,各厅室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制度规范、环境温馨,能充分满足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郑集镇依托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打造最美文化空间,让人民群众共享美好文化生活。“现在,大家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文化生活更不能少。我们会经常举办各类文体活动,诸如‘我们的节日’、新时代文明实践‘一小时巡演’、摄影大赛、乡村三人制篮球赛等一系列文体活动,以此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郑集镇党委宣传委员刘文荟这样说道。

除了文化站,“书香郑集”也是她的名片之一。

2021年,“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过去,以耕读传家的郑集人,把读书当作修身经世的第一等好事,形成了家喻户晓的书香传统。新时代,郑集镇围绕“书香郑集”建设,让全民阅读这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并成功创建安徽省“十佳书香之乡”。

目前,郑集镇已在文化站和7个村(社区)、2个企业新建十处书香阅读点,藏书总量42000多册。通过“书香郑集”创建活动,营造全民读书的氛围,起到了时时处处、一景一物都以文化的方式来启迪人、教化人的效果。

走进文化站内的书香阅读吧,一股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一排排木质书架简约古朴,一排排图书次序排列书香盈溢,穿过玻璃窗洒落下来的阳光,则使安静的书吧平添几分文艺气息……

在周末闲暇的时候,附近居民经常带着孩子来读书,书吧里的书籍种类齐全,有适合孩子读的,也有适合大人读的,在这里,阅读已经成为居民的一种习惯,也成为镇子里的一种新时尚。书香阅读吧是错时开放的,里面安排了志愿者提供服务,尤其是晚饭后,爱跳广场舞的居民可以放心把孩子安排在书吧读书、写作业,不仅满足了居民的精神需求,也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书香阅读吧的功能还不止于此。郑集镇利用书香阅读吧开展书画讲座、手工制作、诗词品鉴、科普体验、文创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为人民群众搭建一个施展才华、陶冶情操、开拓视野、休闲娱乐的文化空间。其中,郑集镇利用书香阅读吧为全镇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书法培训,助力郑集镇中小学创成滁州市书法特色学校。

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擦亮新名片

如果文化是诗,那么旅游就是远方。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则是一场“诗”和“远方”的双向奔赴。

在郑集镇的入口处,来往游客最先看到的,就是书有“耕读传家”四个大字的文化主题美陈。进入郑集镇,“耕读轩”“向阳台”“感恩亭”“宽和塘”“678乡愁记忆馆”等主题建筑,以及绘制经典读书故事、怀德报恩、施善传馨等内容的文化墙,无不深刻体现着当地的乡土文化、人文底蕴。

乡村旅游最具吸引力的就是乡愁。郑集镇深挖乡愁文化,创造性地将其融入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产业名片,让文旅消费“火起来”“热起来”,进一步激活乡村发展的活力。

“678乡愁记忆馆”和郑集镇历史展览馆便是郑集镇留住乡愁、激活记忆、传承文化的宝贵成果。

“678乡愁记忆馆”,还原了“60、70、80”年代和人民公社时期的场景,它就像是一本“故事书”,记载了从土坯房到砖瓦房、从农具耕作到机械生产,从“面向黄土”到“面向产业”的探索发展,沉淀出一段段岁月留下的珍贵记忆。郑集镇以这样一种方式,最大程度传承了老一辈留下的文化宝藏,让游客记得住乡愁的同时,也让郑集人吃上了“文旅饭”。

以“向阳花开”为主题的郑集历史文化展览馆,则浓缩着小镇的过往,记录着小镇的现在,寄托着小镇的未来。馆内的设置在特色乡村文化上下功夫,“那年花开,阡陌芳菲”“浮峰毓秀,古韵淳风”“以文化人,美业入画”“乡村振兴,蓝图擘画”等四个板块,全面向人们展示小镇的历史沿革、人文精粹、非遗传承、书香墨韵、特色文创,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

在郑集,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俗语:一日不唱戏,心中无所寄;一天不听曲,食中无滋味。

郑集镇向东距扬州仅60公里,深受扬州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扬剧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郑集以扬剧为载体,对郑集文化中心老剧院进行提升改造,设立郑集大舞台,开展扬剧周周唱,建立戏剧文化展示馆和游园,在省级美丽乡村川桥村设立川桥戏剧大舞台,并从扬州邀请名角到场助阵,创作《弃官寻母》《生命之光》等一系列既弘扬主旋律又贴近群众生活的文艺作品。自2020年以来每年演出200多场,服务群众8万多人次,成为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景观节点上一道靓丽的艺苑风景线。

“近几年,我们依托丰厚的文化资源,挖掘农耕文化、传承乡村文脉、厚植文化情怀,建设了678乡愁记忆馆、郑集历史文化展览馆、农耕文化研学基地,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以文旅融合撬动了乡村振兴的流量密码。”郑集镇文化站站长郭中华介绍说。

以文兴业 强镇富民 唱响新乐章

美画小镇,可不仅仅是风景如画!

这里的“画”,是郑集产业蓬勃发展的金钥匙。

近年来,郑集镇在“画”字上做文章,围绕美术产品生产,集聚了一批文化类企业,其中代表性的有国内画架龙头企业——双丰文化、颜料龙头企业——嘉丰画材及纸品企业——雪山纸业等20多家文化企业,主营画架、画框、画笔、颜料、画本、画纸等全系列美术产品。

郑集镇文化产业的源头是现在的天长市双丰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过去,该企业是当地的一家生产木材的家庭式作坊,经过发展壮大,如今成为当地的画架龙头生产企业,并吸引了一批诸如颜料等美术画材生产企业,形成了美术文化类产业集群,建设了800余亩文化产业园区。

走进郑集镇文化产业园区,厂房林立,机器轰鸣,呈现出一派全民创业的繁荣景象,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该镇工业经济发展重要支撑,截至2023年底,园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15亿元,实现税收5000万元,出口创汇约1.24亿元,年创利税近1亿元。

“目前,郑集镇产业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美术产品生产,还招引了众多诸如干花、宠物玩具、智能玩具等文创产品生产企业,文化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下一步,我镇将构建集文化用品生产设计、文化交易展示、文化体验休闲为一体的全产链文创产业体系,目前规划文化创意产业园近600亩,一期启动390亩。”郑集镇工业指导站站长唐剑锋介绍说。

随着该镇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就业增收,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生活品质也越来越高。此外还吸引了一批高素质人才回乡创业,为乡村振兴事业提供坚实的物质后盾和智慧源泉。

“我已经在厂里干了十几年了,每月收入能达到七八千元,过年过节,厂里也会给我们发放礼品,一家四口的日子过得还算滋润,最主要的是厂子离家近,不用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在老家也能在挣钱的同时照顾家人。”天长市双丰文化用品有限公司的工人陈忠杰乐呵呵地说。

乡村要振兴,文化必振兴。无形的文化,联结着有形的田园村庄,将乡亲们牵系在一起。面向未来,郑集镇扬起文化自信之风帆、唱响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曲,绘就更加绚丽多彩的以文兴业新画卷。

游客参观郑集“678乡愁忆馆”中的郑集农耕文化展示馆

天气澄和,风物闲美。

时值深冬,走进天长市郑集镇,远看云卷云舒、屋舍俨然,近听流水潺潺、村民笑语,感受书香墨韵、人文情怀,一幅如诗如画的美卷跃然眼前。而这正是中国大地上万千美好乡村的缩影之一。

郑集镇作为全国农村文化中心发源地,传承基因、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大力推进乡村文化繁荣赋能乡村振兴,文化艺术、文旅产业、文创产业势头强劲,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生活徐徐启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读者在郑集文化站内书香阅读吧阅读书籍

郑集剧场内上演“庆丰收·促和美”戏曲演唱会

郑集“678乡愁忆馆”中开展郑集小学农耕文明文化体验暨研学教育活动

郑集镇镇区航拍图

2024-01-31 ——天长市郑集镇以文化繁荣赋能乡村振兴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08089.html 1 3 美画小镇 多彩郑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