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玫 孙瑛 王元
党建引领 强基固本凝心铸魂
市一院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铸魂”工程和强基固本之策,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党的统一领导落实到医院建设发展全过程。
理论学习更加深入。遵照上级部署深入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教育受到中央督导组的高度评价并作为滁州市典型被省市级媒体宣传推介。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和研讨坚持常态化,党支部“三会一课”落到实处。开设党务干部培训班、党务工作“充电宝”等。借助“七一”表彰、新党员入党宣誓等契机,开展生动的党史及爱国主义教育。
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充分发挥好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作用,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党内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建工作“四建四制”及“三大工程”,加大“双培养”力度,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全部达标。
活动载体更加丰富。围绕新时期党建工作要求,创新开展“党建+人才”“党建+医联体”“党建+志愿服务”等活动。以基层党组织“六亮”行动为抓手,大力开展“党群连心、医路同行”“党员志愿服务在一线”等系列共建和主题党日活动,市一院党委被选树为全省“六亮”先进典型加以推广。
从严治党常抓不懈。严格落实党风廉政“一岗双责”,常态化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层层签订党风廉政责任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大“九项准则”教育力度,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落实重点岗位轮岗和新任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度。持续开展“转作风、优服务、促发展”等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医德医风监管,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笃行实干 改善优化医疗服务
市一院现有南区、北区、儿童医院、康复医院共四个院区,开放床位1560张。近年来,市一院按照市卫健委完善全市医疗机构布局的要求,围绕全方位服务群众百姓的原则不断优化院区布局。适应城市中心南移将南区设定为功能齐全的主院区,北区挂牌“滁州市老年医院”,逐渐向慢性病、老年病诊疗服务方向发展。儿童医院搬迁至新楼,提升整体环境,以满足儿童专科发展。改造西区为康复、中医专科院区,为患者提供更加多元化、更加精准的诊疗。
而这只是该院提升医疗服务的缩影。多年来,市一院牢固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办院方向,持续改善医疗服务,竭尽全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周到满意的医疗服务,患者满意度始终位居省、市第一方阵。
针对患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组建了血管外科、儿外科、儿童康复科等亚专科,开设慢性病方便门诊、无假日门诊和肥胖、戒烟门诊,产科设VIP病房。肺小结节、甲状腺、眩晕、糖尿病足等多学科会诊门诊和PICC、伤口造口等专科护理门诊继续扩大,增加日间手术病种。
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完善特殊人群就医窗口、无障碍设施、母婴室等,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提供就医引导服务。设置“一站式”服务窗口,院内志愿服务常态化。公共区域设置甜品咖啡店和自动售货机等,提供网络、阅读、餐饮等服务,营造温馨医疗环境。
积极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2018年以来,医院先后选派10人参加援藏、3人参加“百医驻村”、6人医疗援助南苏丹等,省运会、农歌会、马拉松赛事保障等大型活动医疗保障受到省、市表彰。按照滁州市政府“十项暖民心工程”建设要求,将口腔科扩大改建为滁州市口腔医院,圆满完成国家“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任务。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全院1900多名职工注册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每年开展义诊、义务献血、送医下乡、急救知识培训、卫生科普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百余场次。
市一院通过信息赋能,加快便民服务步伐。上线电子票据、“云胶片”等系统,开通在线问诊,提供多种预约挂号方式,开通手机导诊、充值缴费、结果查询、服务回访等多项服务,全面实现就医“一卡通”和“一码通”。上线自动化发药设备和中药配方颗粒自动配药系统,开展快递送药上门等便捷服务。
持续发力 全面提升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是医院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近年来,市一院立足本职、主动作为,围绕提升医疗质量实施了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举措,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坚持依法执业。强化十八项核心制度的执行,加强医疗质控和监督,对临床路径、病历质量、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重点指标的管理进一步细化,认真落实“三合理”行动各项要求。严格卫生专技人员的准入管理,所有专技人员均持证上岗。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培训,开展三基培训及考核,对新入职员工进行法规纪律、医德医风等岗前培训。
经过努力,患者平均住院日由2018年的10.8天降至2023年的7.7天。临床路径入径率达到79.1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35.15,处方合格率95%,门诊处方审核率100%。门诊患者次均费用降至296元(在医保政策调整、门诊费用报销的情况下不升反降),住院患者次均费用降至9909.10元,出院患者手术人数、微创手术人数、四级手术人数等同比均呈上升趋势。护理服务更上一层楼。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为目标,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护理教学科研能力,强化科学管理,优化护理服务体系,拓展护理服务领域,持续开展护理质量提升活动,优质护理覆盖率100%。2023年,医院门急诊达到137.97万人次,出院病人达到6.97万人次,开展各类手术2.76万台。
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努力提升综合实力和区域影响力。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每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0多项,部分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皖东地区空白,血液科新技术被安医大认定为国内领先。血管外科、儿童保健、口腔等亚专科从无到有,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等传统学科做强做优。院前急救、门急诊抢救、疑难重症诊疗救治等能力显著提高,市域外转诊人次由2020年的2397人次下降到2023年的1822人次,降幅达24%。
成功创建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级卒中中心和市级新生儿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创建互联网医院和健康促进医院。成立滁州市影像、病理、心电和消化道早癌筛查、产前诊断中心。顺利通过认证成为国家呼吸专科质量控制中心第一批哨点医院,入选国家癌症中心首批宫颈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试点单位。获批国家卫健委神经外科建设中心单位,入选国家甲状腺微创介入建设中心,建成滁州市首家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
多措并举 做强做优教学科研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市一院多措并举,在扎实做好“引育用”人才工作的同时,聚力提升科研教学能力,有效推动医院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坚持人才强院战略。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及滁州市“双招双引”政策,拓宽用人渠道。近年来,引进上海、南京、合肥等地高水平医疗团队20多个,柔性引进博士及博士后专家40多名。招聘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新员工近200人,新入职护理人员本科比例占90%以上,人才学历水平大幅提升,为医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和保障。
强化科技兴院举措。加大对申报重点专科、科研立项、发表论文及获批博导、硕导、“江淮名医”等的奖励幅度,积极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在职进修和学历提升。医院现有博导4人、硕导25人、高校兼职教授17人。“江淮名医”5人、“青年江淮名医”1人、“安徽省卫生健康骨干人才”6人。新增副高及以上职称205人,在职读博10人、读硕53人。
科研教学水平稳步提升。修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制度办法,激励临床一线人员科研积极性。近五年来,立项省、市级科研项目70多项,立项国家自然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项目位列全省地级市首位。平均每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0多项。获批皖东地区医疗机构首个博士创新工作站,药物临床试验基地(GCP)成功备案。目前在院培养在职博士1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人,全日制硕士46人,与多所高校及医院签订科研合作协议。规培基地专业增加到12个,住培生合格率全省领先。成为皖南医学院教学医院,成立9个教研室,承担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大四学年教学任务。开展国家及省级继教项目40余项,每年培训近1万人次,继教合格率达98%以上。
主动作为 走深走实综合医改
作为皖东地区龙头医院,市一院积极带头将国家综合医改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依托自身优势,促进医联体建设提质扩面。紧密型医联体达到19家,常年开展专家坐诊、技术指导、高年资护士下社区等服务。医联体内检验、远程心电、中心药房等资源实现共享,畅通胸痛、卒中和创伤等急诊绿色通道,为基层患者就医提供便利,惠及群众20余万人。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拓展与长三角大型医院的合作,让滁州百姓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借助区域和政策优势,与上海九院、上海市人民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安医大一附院、安徽省儿童医院等长三角医院建立专科联盟30多个,引进专家团队20余个,给本地群众带来优质医疗资源的同时,带动和促进了医院自身学科、科研的发展。
加大药品、耗材使用管控,严格执行药品、耗材集采政策,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加大医疗技术服务权重,加强医德医风培育和医药腐败行为监督治理,真正把医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踔厉奋发谋发展,奋楫扬帆再启航。新年的钟声扣响希望的旋律,也擂响了前进的战鼓,面对新的挑战、新的发展任务,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和生命保障的深深期许,市一院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为“健康滁州”建设继续添砖加瓦、再书辉煌!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于1949年,目前是皖东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安徽医科大学附属滁州医院、皖南医学院教学医院、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南京鼓楼医院集团成员单位。
近年来,市一院在滁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关怀支持下,在滁州市卫健委的正确指导下,秉持“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宗旨,遵循“爱岗敬业、严谨规范、求精求新、团结奉献”的院训,敬佑生命,大爱无疆,医疗、管理、服务、党建、人才、科研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实力和区域影响力大幅度提升,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医院先后荣获国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医院、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全国平安医院建设先进集体、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优秀单位、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首批三级公立医院法治建设省级示范医院、安徽省健康服务业十佳创新单位、安徽省十佳履行社会责任最满意单位、安徽省青年文明号、安徽省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涌现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卫健系统先进个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五一”劳动奖、安徽省青年“五四”奖章、安徽省青年岗位能手等一大批先进典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