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王太新
“一分钱不用花,一季庄稼不耽误,咱农户得到的全是实惠,这高标准农田建设真是好!”12月13日,明光市古沛镇楼张村种粮大户周明胜来到村里正在建设中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看到自己流转的100多亩地已经露出了麦苗,一个劲地为政府推行的“边建边种”模式点赞。
据介绍,以往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被纳入建设项目的农田要等到第二年春季项目结束交田时才能耕种,这样就耽误了一季庄稼。这是因为,根据农民传统种植习惯,高标准农田建设一般安排在冬春季节实施。而由于农事的时效性,项目实施与小麦生产在时间上和地域上产生冲突。这也是全省乃至全国一些地方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有没有实现“地不误整、田不误种、粮不误增”的路径?古沛镇农技站站长赵子津告诉记者,他们坚持从农户实际利益出发,抢抓秋收秋种“空档期”,先整田、后修渠,在小麦最迟播种期前把土地平整好、麦种播下去,截至目前,项目区已有400多亩地实现了“耕整两不误”。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探索实践已在全市多地开展。南谯区农业综合开发中心主任王静介绍,今年南谯区首次把高标准农田建设表土剥离回覆工序在设计上单列,费用占平整土地比例50%左右,倒逼施工方严控表土剥离回覆工序,确保土地平整与表土剥离回覆全覆盖,满足播种条件;同时增施有机肥、深耕深松,在保持原土壤肥力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确保实现高标准农田当年实现播种面积和产量“双增”目标,受到群众和种植大户欢迎。
市委农办副主任卢书祥介绍,目前市农业农村部门正在积极探索“工程建设与小麦播种两不误两促进”,确定“先旱田后水田、先整地后配套、先流转后确股”的建设路径,力争当年项目实现小麦种植,破解农田建设与小麦生产时段重叠的瓶颈。截至11月底,全市60.19万亩项目区,已实现小麦种植20.019万亩,油菜种植0.636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