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郑成雪 见习记者程倩倩)为进一步摸清全市生物多样性家底,提升我市生态多样性保护水平和监管能力,今年以来,我市细化调查方案,扩展监测维度,综合“水陆空”代表性生态指示物种类群进行详细的样线调查。按照调查网格划分,在南谯区、琅琊区的20个10公里×10公里基础调查网格内,对鸟类、昆虫、鱼类和高等植物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等方法进行调查。
项目开展以来,我市已进行了36条样线的调查。截至目前,已鉴定出滁州市区内昆虫586种、两爬类29种、鸟类79种、哺乳类6种、水生鱼类36种、高等植物189种。根据野生动植物保护名录提示,目前滁州市已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种、二级保护物种12种、“三有”保护名录物种88种。
其中,“鸟中国宝”东方白鹳今年11月来到滁州越冬,数量超30只。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大型涉禽,隶属于鹳形目鹳科鹳属,繁殖分布区域局限在东北的中部和北部,于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越冬。东方白鹳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只有食物丰富、水源充沛、生态环境好的湿地区域才能成为其栖息地。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已大量出现在滁州市区。桃花水母隶属于水螅纲、淡水水母目、笠水母科、桃花水母属,是仅有的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小型水母,为世界濒危物种。桃花水母对生长环境极其挑剔,要求水质洁净、水体健康、水流相对静止、水温适宜,因此又被称为“水中生态检测员”。
水中的生态检测员桃花水母、天空中飞翔的国宝东方白鹳和陆地上形形色色的生物,共同组成了来自“水陆空”全方位的生态环境指示物种监测团,全面、立体、多维度地体现了滁州市生态环境的向好趋势。
下一步,我市将通过全省统一部署的调查契机,基本摸清全市重要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分布以及保护状况,完善区域物种名录,形成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库,评估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受威胁状况及影响因子,制定针对性的保护对策、措施,统筹推进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