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
第A05版:来安新闻

“土专家”成了“领头雁”

李 悦

走进来安县水口镇拥巷村的平菇生产大棚,一簇簇菌菇错落有致地生长着,鲜嫩肥厚,长势喜人。查看平菇生长情况、湿度、温度,完善情况记录……李明贵一刻不停。谈起食用菌种植,李明贵总有说不完的话,遇到前来寻求经验的后辈,更是打开了话匣:“别看小小平菇其貌不扬,要想‘种’得品质好、‘种’的产量高,是要动脑筋的,其中的秘诀,是要懂得在农田里寻找答案。”渐渐地,后辈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菌菇爷爷”。

1982年,李明贵离乡求学专攻农学专业,毕业后成为了一名高职教师,教学期间多次领着孩子们实地调研农产品、食用菌类种植基地,探索广袤农村的“大有可为”,在他的影响下,不少学生留在家乡操办起了特色产业,他也将“农田梦”种在了心里。同时,他还是汊河镇王来村的科技特派员,在与农民的朝夕相处中,李明贵深刻地感受到,农村发展日新月异,农民更敢想、更肯干、也更有为,却因缺少成熟的技术指导而束缚了手脚,若产业发展有了带头人,现状将大不相同。

就这样,“菌菇爷爷”李明贵一刻也没有停歇,刚退休便返回拥巷村,全身心地扑在了食用菌种植上,将根深深地扎在了农田里。“食用菌种植周期短、效益高、见效快,是个增收致富的好产业,我先动起来,再带动周边亲戚农户共同参与,菌菇产业不愁撑不开‘致富伞’。”李明贵说。

前行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最开始种植蘑菇的日子,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又不懂市场行情,销售渠道一时间拓展不开,李明贵不少走弯路。从猴头菇、到灵芝、到平菇,他屡屡尝试,并结合市场反馈不断调整。料包配比效果不尽如人意,一筹莫展时,就去向镇农技员取经,或购置大量种植书籍细细研读,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拓宽销售渠道,仅一年光景,李明贵的食用菌产业已做得小有口碑,“品质上去了,也有了稳定的销路,菌菇向来是供不应求,未来的近5个月时间里,平菇陆续收获,一年毛收入保守估计也有六七十万元。”李明贵信心满满,“未来还会不断改进种植技术,扩充种植种类,食用菌种植前景一片向好。”

看到李明贵种食用菌收益好,周边村民们纷纷来到菇棚里拜师学艺,他就将自己的种植技术和经验分享给农户们,也会走进农田,指导他们因时因地扩种经济作物,拓宽致富渠道,带动农户发展产业40余人,年增收6万元左右。每到收获时期,邻近困难农户便会受邀来到菇棚里采摘菌菇,一天可得到120元左右的收入,初来时他们畏首畏尾怕操作不当造成菌菇损伤,渐渐地也成了“熟工”“能手”。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188.9平方公里的小镇上,以人才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正执笔撰写,“菌菇爷爷”用实际行动为每一位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新农人”作了最好表率。近年来,来安县水口镇坚持“外引内育”,在积极做好人才招引工作的同时,把目光聚焦到乡村,不断推动乡村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出现了不少像“菌菇爷爷”一样的“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逐步成长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金种子”。

2023-12-11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04519.html 1 3 “土专家”成了“领头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