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06日
第A03版:副刊

禹王河边的真挚诗人王雨春

□王志高

王雨春,字汝淋,号用轩,乾隆乙亥年(1755)正月二十二日寅时,出生在天长十三里湾镇禹王河西岸王庄(现郑集镇船塘村王庄组)的一户耕读世家。其父王克一,字连仙,是一名岁贡生,也是一位在科举路上不得志的文人,虽然在江南乡试乾隆丙子、乙酉两科中,试卷被同考官推荐给主考官,但最终名落孙山,未能中举。其一世祖王道是明朝成化年间由江西抚州府迁天长第一人,也是郑集船塘村王庄“耕读堂”王氏家族的缔造者。

王雨春自幼天资聪慧,加之其有饱读诗书的父亲王克一的悉心教导,在同辈人中逐渐声名鹊起,《同治天长纂辑稿》中对其评价“平易近人,不露圭角,同辈老成,见必起敬,士林奉为圭臬焉”。乾隆五十二年(1787)左右,虽然王雨春还未考中举人,但时任湖南学政的钱沣对其品行和学识敬佩有加,延为上宾,临走时作诗《送尚宾用轩东还待举用旧诗韵》相赠。归家后,与张谦(地山)、刁瑞梁(虹渠)、王雅堂等人相互作诗唱和。

王雨春在科举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嘉庆三年(1798),四十四岁时,考中江南乡试戊午科副榜举人。嘉庆十二年(1807),五十三岁时,与天长著名诗人程虞卿一起考中江南乡试丁卯科举人(程虞卿时四十岁,乡试第二十七名;王雨春乡试第八十四名)。嘉庆十六年(1811),王雨春、程虞卿、戴兰芬三人一起赴京参加嘉庆辛未科会试,三人败北而归,四月三日回到淮安文津书院,稍息后,程虞卿留在文津书院,王雨春、戴兰芬返回天长,临别时,程虞卿作诗《袁江送别王用轩戴湘圃(兰芬)归里》留念。

王雨春五十三岁考中举人,可能由于年龄偏大的原因,未能被选拔为官,最终以“候选同知”虚职致仕,并无固定收入,但“家无儋石,裕如也”,物质上的贫困并不能阻止他对精神的追求。他精通经学、制艺、胎息,古文有汉魏之风气,诗律力争大历前。著有《虚牝集》,可惜在太平天国战争中被毁,未见存世。他所作的《由郴赴永舟过衡阳简张地山》被《皖雅初集》收录。王雨春和诗人杜甫一样,同情疾苦的人民,所作的《鬻儿行》与同时代程虞卿的《苦旱》、戴兰芬《泽骨行为金岑斋少府作》一起被《清诗铎》收录,是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不可多得的警世佳作。王雨春和程虞卿的诗文,得到清朝镇江著名诗社“京江七子”之一王豫的认可。王豫认为“天长有两诗人,程子禹山以雄浑胜,王子用轩以真挚胜,古体乐府尤擅长”。

举人王雨春、程虞卿,与状元戴兰芬一样,同是我们天长人的骄傲!

2023-12-06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04281.html 1 3 禹王河边的真挚诗人王雨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