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戬
人生在世,诸事纷杂,我们经常听人劝解:少生气、莫生气,气大伤身。这些话我们也经常对别人说。都知道生气不好,但是现在的生活节奏和压力,似乎很难拥有平静如水的情绪,那么从医学角度,尤其是从我们传统中医学角度来说,这生气到底为什么不好,伤到了什么身呢?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中医把“情”也叫做情志,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七种情绪。如果情志失调,就容易损伤脏腑气血,影响人体的健康。而说到生气,就是七情中的“怒”。《黄帝内经》有说:“盛怒者,迷惑而不治。”在临床上常能看到很多病人就是一怒之下,急性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偏瘫的。
一、生气——伤肝
中医说“肝主疏泄”,大怒伤肝。在中医理论里,怒对应的是肝,而肝是主疏泄的,也就是说,大怒会影响肝气的运行,造成淤积,肝气不能舒畅,进而对肝脏造成损害。我们经常说的“肝火大”,爱生气,最直观的就是脾气暴躁爱生气的人,很多都是高血压病患者,所谓肝阳上亢的类型。而且生气时,人体会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加强,血液和肝细胞内的毒素相应增加。
二、生气——伤脾
中医上讲究五行相生相克,讲究整体观,治疗疾病也绝不是简单粗暴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认为身体每个部位都相互关联,一个部位的疾病可能是由其他部位的疾病引起,也可能会引起其他部位的疾病。
中医理论说:肝属木,脾属土,而木克土。因此,如果因为大怒导致肝损伤,则会影响脾的正常功能,所以大怒也会间接伤脾。脾主运化,脾伤则消化不畅。人一生气,就感觉不想吃饭,或者吃了饭很不舒服。联想一下,就是我们常会说的“气得胃疼,气得吃不下饭”。
生气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胃肠中的血流量减少,蠕动减慢,食欲变差,严重时会引起胃溃疡。临床上我们就经常看到一些性子急躁爱生气的人,更容易患上胃病。
三、生气——伤肾
中医上讲“肝肾同源”,如果肝长期不正常,就容易影响肾的功能。也就是说,常生气的人,肝气必然受损,久而久之,出现肾虚的可能性也很大。
因此,看似小小地生了一场气,却导致五脏六腑都不得安宁。而且如果无法克制自己的脾气,经常生气的话,这些病也无法通过药物、手术等根治,因为病根正是情绪失调。
四、生气——伤心伤脑
当我们生气的时候,常会感觉有大量的气血上涌,冲向大脑和面部,这是会使供应心脏本身的血液减少而造成心肌缺氧,心脏为了满足身体需要,只好加倍工作,于是心跳更加不规律,心慌心悸,心功能受损。同理,脑血管的压力也增加,经常生气会加快脑细胞衰老,减弱大脑功能。
尤其是一些本来就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危害更大。气愤之极,可使大脑思维突破常规活动,往往做出鲁莽或过激举动,反常行为又形成对大脑中枢的恶劣刺激,气血上冲,还会导致脑溢血。
五、生气——伤肺
生气时的人呼吸急促,甚至出现过度换气的现象,每分钟流经心脏的血液猛增,对氧气的需求也就增加,肺的工作量骤增,致气逆、肺胀、气喘咳嗽,进而危害肺的健康。
六、生气——伤肤
经常心情不好、生闷气的人,明显会表现出颜面憔悴、双眼浮肿、皱纹多生。
七、生气——伤神
生气之时,情绪郁结,久久不能平静,思绪烦乱难以入睡,致使神志恍惚,无精打采。
八、生气——影响哺乳
哺乳期的妈妈们特别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常常有的妈妈说,吵架了生气了,然后奶少了,没奶了。这真不是“矫情”,是有理论依据的。
另外,对于其他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儿童,经常生气也是会损伤肝脾肾,像前面我说过的那些一样,进而损害抵抗力,增加患病的几率。
而对于老年人,脏器已经老化衰退了,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在生气发怒时,分泌的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等激素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出现血糖升高的局面,甚至有的糖尿病患者,大怒后伴有头晕、胸闷的症状,甚至诱发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
还有,现代人甲状腺患病率逐年增高,生闷气可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经常肝气郁结,易形成各种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等。
说了这么多,生气实在是伤身,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为了健康,要积极地调节情绪,疏解身心。
(作者单位系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