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怀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兴物质,更要兴文化。各地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视域下,把牢乡村文化振兴的着力点,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一、注重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培育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关键在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文化创造和实践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强对乡村本土文化人才的培育。一方面,加强农村文化教育。对于农村文化教育,既要注意改善硬件设施,拓宽资金来源,强化师资力量,还要结合广大乡村地区农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比如,对乡村中小学生,可以通过乡土乡情教育,培养他们对家乡文化的情感认同和传承优秀乡村文化的主体意识。对于青壮年农民,可以通过提升他们生产生活技能方面的教育,对接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他们就业创业需求,从而留住乡村年轻人才,加快乡村文化振兴步伐。另一方面,提高乡村文化振兴群众参与度。在振兴乡村文化工作中,基层政府是组织者、引导者,农民群众是主体力量。乡村基层政府如果不结合农村文化发展实际,不考虑农民自身意愿,就会损伤农民群众的能动性。所以,基层政府要变单纯的“送”文化为多路径的“种”文化,引导农民在观念上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切实培育好他们的内生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
二、强化乡村文化振兴的阵地建设
文化设施是开展乡村文化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也是展现乡村精神风貌、提升群众文化素养的关键平台。为此,要切实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乡村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坚持乡村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保护并重,把乡村文化礼堂建设成为村史馆、非遗展示馆等,让它们真正成为老百姓的精神家园。一方面要整合文化设施资源,将乡镇文化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资源进行整合,完善服务设施和功能,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另一方面,要认真做好文化所(站)等设施的开放和管理工作,确保文化阵地不被占用,文化设备不被挪用、丢失,破损的文化设备及时更换修整。同时,还要注重完善和更新相关管理制度、免费开放制度、免费开放项目公示等,加强农家书屋管理,悬挂统一标牌,公开管理制度和借阅制度,做到各项制度标牌上墙,为当地群众提供免费借阅图书等服务。
三、突出乡村文化振兴的地方特色
在数千年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中,各地都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广大乡村同样蕴藏着充满特色风情的文化资源。就物质文化层面而言,乡村有着大量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以及自然风光、田园景观等。从非物质文化层面来说,乡村以锣鼓、舞狮、耍龙、花灯、戏剧、田歌等表现形式的民族节庆、传统民俗等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所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就是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立足乡村实际,把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农村农民发展需求等结合起来,汲取城市文明及其他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推动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新的表现形式,释放乡村文化的内在魅力,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引领乡村风尚向上向美向善,使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
四、树立乡村文化振兴的文明风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民精神文化的灵魂、思想道德的基础,在思想道德层面有力支撑着乡村文化振兴。必须以此为价值引领,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价值内核。现在,在一些乡村,陈规陋习不仅存在,而且还呈现越演越烈的态势。所谓天价彩礼“娶不起”、豪华丧葬“死不起”、人情礼金“还不起”,孝道缺失“老不起”等不良习俗还大量存在。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传承和培育良好家风。通过以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庭为主要内容,推进家庭文明建设。要将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家风、家规、家训及“孝、和、勤、廉”等优秀儒家思想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引导广大村民,注重家庭、强调家规、重视家教,助力形成父慈子孝、尊老爱幼、夫妻和睦、爱国爱家的家庭文明新风尚。另一方面,要打造文明乡风。文明的乡风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动机”。培养文明乡风依赖于政府、村民等多方力量的良性互动,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成立乡贤理事会等,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同时,要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庆典、传统节日等文化资源,要将好的作风理念有效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美好精神需求。
五、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产业发展
乡村文化产业是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抓手,是新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同时,乡村文化产业又是创意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特色、人才、资本是影响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变量。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中,一要充分挖掘乡村文化特色。依据各地文化资源禀赋的不同,坚持把“一乡一品、一村一特”作为着力点,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突出地方特色和产业特点,杜绝千篇一律、简单复制,做好区域内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二要制定引进人才、资本等相关政策。既要积极“引智”,建设支撑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也要重视“引资”,夯实乡村产业发展的资金基础,还要努力培育当地文化人才和文化企业。三要促进乡村传统文化和文化产业有效融合。立足本土资源,打造特色乡土品牌,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探索“企业+农户”等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保证文化产业发展红利能够为乡村居民共享。四要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借助数字平台扩大乡村文化市场辐射范围,既要努力将乡村之外的潜在消费者“引进来”,也要努力带领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本文系2022—2023年度全市党校系统科研课题项目研究成果,立项编号为CZDXKT202202)
(作者单位:中共滁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