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瑞
近年来,凤阳县认真贯彻落实《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工作要求,聚焦“学什么”“怎么学”“谁来教”的问题,从优化课程内容、创新培训方式、组建师资体系三方面入手,不断健全完善党员教育培训体系。
优化课程内容,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严格落实“首课”制度,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突出党的理论教育主业主课地位,每期培训班党的理论教育课程比重占70%以上。结合实际开发大包干纪念馆、当年农家现场教学点和《小岗改革再出发》等教学课程。深入挖掘沈浩同志留下的感人事迹和精神财富,收集整理中共凤城临时小组、“梅氏三杰”革命事迹,培育开发《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和《红手印的褒奖》《“大包干”历史叙事》等党性教育课程,以微党课、油画展等方式,提升党性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同时,采取案例式、情境式、体验式和微党课、小故事等多种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效果。
根据机关事业单位、村(社区)、“两新”组织等领域党员需求,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围绕长三角一体化、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优化营商环境等内容,联合浙江大学、苏州大学举办“新任职科级干部履职培训班”“组工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等,实现培训内容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真正做到学有所获、训有实效。
创新培训方式,解决“怎么学”的问题。依托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共产党员网、安徽先锋微讯、滁州先锋等新媒体资源,结合远程教育站点、凤阳先锋、凤阳党建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行群众“点餐”、平台“选餐”、组织“配餐”工作机制,编制内容丰富、分门别类的学习“菜单”,为党员干部提供“配餐”服务。
以传统课堂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储备教学专题16个,打造《忆苦思甜体验式教学》《缅怀沈浩同志 重温入党誓词》等精品课件28部。《轮椅上的植梦人》《守护》《红手印的故事》等5部党课入选省市重点课件。
通过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党员“接单”等方式,开展“板凳课堂”,设置“村贤寨老、模范代表、治理能人谈基层治理,群众诉心声,党员干部讲政策”等环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在家庭美德、孝老爱亲、遵章守纪等方面争当模范。同时,通过邀请“土专家”“田秀才”“草根精英”、合作社负责人等现身说法,让广大党员群众在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学习技术、增强实践能力。
强化师资队伍,解决“谁来教”的问题。打造政治素质高、理论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专业师资队伍,采取“内培+外聘”的方式优选30余名专职讲师进入专业师资库,实行“跟踪评估”制度,对教师讲课、带班管理和学员上课、组织活动等环节跟踪评估,并选派骨干教师到知名院校交流学习,提升业务能力。
采取“部门推荐+组织评选”的方式,从优秀党政干部、先进模范人物、党代会代表、专业技术骨干、大包干带头人、基层党组织书记、离退休干部、省市知名专家教授、企业高管、实用技术人才中选聘了64名兼职讲师,拓宽师资来源渠道,发挥他们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精准选派优质师资承担各类党员教育培训班授课任务,担任党员教育培训主体班次讲师,进一步提升党员教育培训水平和质量。
成立专业宣讲团。区分专业领域侧重点,组建薪火巾帼宣讲团、中小学生“红烛”讲师团、红领巾宣讲团、劳模工匠宣讲团、市直机关网络宣讲团等宣讲团队,深入到工人、农民、机关干部、青少年学生、社区人员、妇女等群体,广泛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史国史、红色故事等宣讲活动,让党的声音响在街头巷陌、田间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