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2日
第A05版:要闻

“十个指头弹钢琴”

全媒体记者包增光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今年以来,我市继续坚持系统思维,秉承农业、工业、服务业全面发展理念,坚定聚焦转型升级,组织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确保一产“两强一增”成效明显、二产“提质扩量增效”成果丰硕、三产“锻长补短”扎实推进,为推动全市经济运行向稳向好打下坚实基础。

“两强一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和往年一样,我市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突出抓好在田作物管理,确保粮食丰产丰收。统计数字显示,今年我市秋粮种植面积775万亩,其中稻谷种植面积625万亩,同比增长1.3%;预计秋粮总产285万吨,其中稻谷265万吨。

为保障粮食生产,我市稳步推动“两强一增”落实见效。

科技强农,全市科技特派员实现村级“全覆盖”,推进科技强农向全链条延伸。机械强农,我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85%,并加快农机更新换代,国家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一举创成。农民增收,持续推进工资性收入倍增、财产性收入扩量、经营性收入壮大、转移性收入提升等“四项行动”。

一直以来,我市坚定不移抓稳产保供,着力建良田、育良种、用良机,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提单产、稳面积、减损耗、增总量,加快打造皖东“百亿粮仓”。

四季度,我市继续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确保秋粮丰产丰收,统筹抓好“菜篮子”市场保供,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市试点。强化农业基础建设,不断提升“大托管”服务水平。做大做强乡村产业,助力“百亿小岗”创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和美乡村建设。

“提质扩量增效”加快工业强市

总投资103亿元亿晶光电,100亿元国智新能源等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108亿元天合储能,100亿元的东方日升等项目竣工;总投资112亿元的捷泰新能源,105亿元的中润新能源等项目投产……

一个个新能源产业的新开工、新竣工、新投产,折射出全市工业生产转型升级、整体向好的良好态势。

今年,我市把实体经济作为着力点,持续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加快产业集聚,落实产业链“链长制”,制定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半导体产业链发展规划,聚焦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深入开展“双招双引”。推进宁滁结对合作帮扶对接,举办南京都市圈汽车巡展暨宁滁汽车产业链供需对接、优特钢类、“芯能量新应用”等供需对接活动。

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开展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应用,支持依托平台发布企业需求和创新需求,开展线上诊断。持续开展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提升,以基础电信运营商等云服务商为基础,全力实施“滁企登云”行动。

为推进更高质量发展,我市制定《滁州市2023年“千企升级”技术创新项目计划》,300个项目列入计划,总投资22.7亿元。制定《滁州市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实施办法》,推进亩均改革。制定《滁州市贯彻落实安徽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

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优化营商环境,我市加快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出台六大方面20条措施,完善中小企业成长路径。持续优化企业服务,建立重点企业市县及园区包保服务机制,深入开展要素对接、政策落地、助企纾困等活动,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加速产能释放。同时加强金融支持,强化融资担保机构“支小支微”服务导向。

“锻长补短”汇聚三产新动能

今年以来,我市扎实推进促消费、稳外贸、稳外资相关政策。

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1%,高于全省2.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完成进出口311.35亿元,总量居全省前列,其中263.08亿元,同比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11亿元,同比增长7.6%,总量居全省第3位。

内贸运行中,精准统筹抓调度,加大政策扶持,持续开展“扫街行动”。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组织直播带货、网红代言。做强夜市经济,激发消费新活力。持续开展“徽动消费·乐享亭城”促销活动,实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

外向经济发展中,着力稳住外贸外资主体。完善重点外贸外资企业数据库,着力开拓国际市场。1至8月份,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9%、3.2%、127%。6月,我市获批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为外向型经济发展再添新引擎。

我市为企服务实现再提升,扎实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全程落实企业自助报检,无纸化通关、电子监管等政策。办好民生实事,推进放心家政、文明菜市暖民心行动。防范化解风险,扎实开展商务领域生态环境问题排查和整治。

接下来,我市还将突出扩容提质,推动消费市场持续恢复;突出量质齐升,推动对外贸易固稳提质;突出招大引强,推动外商投资提质增效。

2023-11-02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02560.html 1 3 “十个指头弹钢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