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市人民银行坚持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整合多方资源,深化金融创新,在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上不断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9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2304.6亿元,同比增长20.31%,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3.01个百分点,占全部贷款比重达49.7%。
强化资金保障,融资支持有力度。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作为滁州市第四届金融高质量发展劳动竞赛的主要项目,建立乡村振兴重点动态名录联动机制,向金融机构推送乡村振兴重点建设项目395个,指导金融机构做好跟进支持,提升金融服务保障能力和金融支持效率。充分运用“滁州金服平台”,组织开展金融支持绿色食品产业链线上银企对接专场,支持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鼓励支持全辖金融机构加大乡村振兴领域信贷投入,推动各类乡村振兴领域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截至9月末,全市乡村振兴贷款累计新增363.4亿元,同比多增59亿元,增量占全部贷款增量的59.6%。
聚焦关键领域,信贷投放有精度。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向金融机构推送江淮分水岭项目清单,聚焦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乡村振兴示范带配套项目,提供信贷、保险等金融支持。积极增加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投放,按照“成熟一个、支持一个”的原则,做好跟进支持,提升农村人居生活环境。截至9月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582.5亿元,新增投放86.8亿元。积极向上争取再贷款限额,为涉农主体提供“资金+价格”双重优惠。今年以来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10.4亿元,余额19.03亿元。
提升服务能级,金融助农有温度。在全市开展“亭满意”惠农金融服务室建设,鼓励、支持银行机构对接农村地区支付需求,以点带面,推动助农取款点服务提质扩面。截至目前,全市县域设立银行卡助农取款点668个,农村行政村覆盖率93.04%。引导、督促银行机构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理念,开展适老化支付服务提升“百日行动”,持续深化“亭满意”适老化支付品牌建设。建设县域养老助餐场景345个,实现县域银行网点老年人便捷窗口100%全覆盖,有力确保老年人高频支付领域“线上+线下”“现金+非现金”支付方式随心选、随心用。
优化金融生态,信用建设有广度。健全评信增信机制,以农户、新型农业经营等涉农主体信用需求为中心,提升信用信息服务水平,提高信用信息服务的可持续性,扎实开展“三信”评定,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目前全市共建立农村各类主体信用信息档案85.6万户,评定信用户39.26万户、信用村276个、信用乡镇16个。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扩面,引导参建机构创新信用主体专属金融产品,调动更多金融资源向涉农经济主体集聚。截至目前,通过“党建引领信用村平台”累计为3.98万户信用主体授信63.64亿元,在用信2.8万户,用信余额32.57亿元。
(李 刚 蔡 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