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张开兴 通讯员胡匠心
人才是支撑高质量发展之基。滁州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求贤若渴、唯才是举。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我市始终坚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格局中谋划推进招才引智工作,积极发挥“沪宁合人才走廊”关键节点优势,大力推进人才与长三角先发地区互融互通,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广聚人才,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积蓄澎湃动能。
数据显示,近三年,我市引进院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和团队1200多名,60%来自长三角地区;累计与上海交通大学等45家长三角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
2022年,我市首次获评“全国最佳引才城市”,常住人口净增7万人,居全省第二位;成功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科技创新指数增幅全省第一位、总数全省第三位……厚植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沃土,滁州正以求贤若渴寻觅人才、各尽其能用好人才、无微不至服务人才的信念与姿态,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变“人口虹吸”为“人才红利”,变“科创壁垒”为“成果共享”,推动全市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群星”“繁星”,星耀滁州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
作为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地处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之间,左右逢源是滁州区位优势所在,但也让滁州面临长三角区域人才人口的“虹吸效应”,如何破解?
直面挑战,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变引才“洼地”为人才“高地”。
市委抢抓一体化发展机遇,加强发展规划、优化人才政策、创新聚才举措,扎实推进与长三角先发地区常态化交流合作。
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连续三年谋划实施招才引智“十大举措”,着力健全工作机制、创新聚才举措、优化人才生态。
将人才一体化合作交流纳入全市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主动对接沪苏浙先发城市,共同编制《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签订《南京滁州结对帮扶合作协议》。与上海杨浦区签订协同创新合作协议,加强科技攻关、人才互动交流等全面合作。党政代表团定期互访,先后选派35批341名干部和专技人才到长三角先发地区经济、规划和医疗部门、开发园区、国有企业等跟班学习。
启动实施人才兴滁“十百千万”三年攻坚行动和聚才汇智“五星工程”,出台高层次人才“五优五心”25条、大学生和高技能人才“六免六补六优化”18条,制发人才政策一本通,归集惠才政策“干货”100条,拿出真金白银,提升政策“含金量”,给予人才最高1亿元综合性资助、1000万元人才项目“天使投”及最高400平方米100%购房补贴等,力争到2035年人才总量突破100万人。
与此同时,秉承“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支持人才“户口不迁、关系不转”跨地区柔性合作,集聚了一大批“周末工程师”“候鸟专家”,打破人才“壁垒”,实现“双向奔赴”。成功加入26市长三角人才城市联盟,实现人才评价互认互准、创新创业互助互促。在上海虹桥世界中心建立滁州国际(虹桥)会客厅,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搭建经贸合作、人才交流“外联窗口”。实施“三个开放”专项行动,主动开放100个重点平台研发设备、20家双创孵化空间、虹桥会客厅资源,以最大诚意、最优资源,邀请各路英才来滁技术研发、干事创业。
今日滁州,正以今年3月出台的新时代“满天星人才计划”为抓手,聚焦打造“巨星荟萃、群星云集、繁星遍布”的人才生态,努力下好人才“先手棋”,抢占人才发展“制高点”。
“良才”“贤才”,人尽其才
海纳百川,人才归“滁”,皖东兴盛。滁州不仅有爱才诚意,更有聚才良方。
让人才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事业能出彩,市委始终坚持运用平台思维引才聚才、推进合作,积极为人才在滁施展才华提供更广阔天地。
聚焦“引才、引校、引企”三位一体,高标准建设滁州经开区、中新苏滁高新区、宁滁新型功能区和滁州高新区及滁州高教科创城、滁州原创科技城、天长人才科创城、来安水岸科技新城“四区四城”,打造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让人才有“用武之地”。中新苏滁高新区获评“长三角共建省际产业合作示范园”。加快顶山—汊河、浦口—南谯两个新型功能区建设,累计落户亿元以上项目42个、总投资628亿元,70%的项目来自长三角。
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问出处。
鑫铂铝业通过“揭榜挂帅”技术攻关,解决了铝材高速阳极氧化关键技术,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成功上市。
聚焦构建“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我市连续3年举办“智汇滁州·会客虹桥”人才活动,发布“揭榜挂帅”关键核心技术170多项,榜金近6亿元。来自新加坡、瑞典、南京大学等境内外300多个人才团队纷纷来滁洽谈对接,63项关键技术已揭榜。
首创“竞榜定帅”机制,定期遴选高校专家帮助企业研判揭榜团队研发能力,通过项目路演等方式,帮助6家企业择优确定了揭榜团队。
聚焦长三角科教资源“富矿”,深化政校院企协同创新,累计与108家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在长三角等先发地区建立10家企业“人才研发飞地”,实现“创新研发在外地、产业落地在滁州”,引入长三角重大科技成果近100项。
注重发挥滁州左右逢源、资源良好、腹地广阔等优势,依托长三角人才服务机构,招引高层次人才来滁创领办企业。引进建成启迪之星长三角高层次人才创业加速器等平台52家,入孵高端人才项目近900个。
琅琊山下、滁河之畔,正在崛起人才发展高地,在工厂车间,在田间地头,在实验室里,各类人才默默耕耘,为滁州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前路”“后路”,后顾无忧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人才兴滁,关键是要坚持以情促留,大力营造敬才重才的社会环境、识才用才的工作环境、优才留才的生活环境,将服务体现在“关键小事”上,将关爱落实到“急愁难盼”处,让各类人才在滁州安心安身安业,“前程”“后路”均后顾之忧。
市委始终聚焦打造“亭满意”亲商敬才环境,完善“滁周到”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以服务暖心人才、赢得信赖,努力让各类人才对滁州一往情深、来滁州一见倾心、在滁州一展身手。
完善人才“一窗一卡一网”服务体系,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人才服务专窗,制发“亭城英才卡”,提供交通便利、教育医疗、消费旅游等76项权益服务。
针对人才普遍关注的子女教育、医疗保健、文化休闲等重点事项,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优质资源互联共享。成功引进南京琅琊路小学、苏州外国语学校等4所名校在滁设立分校,与上海九院、南京鼓楼医院、安医附院等沪宁合优质医院建立医联体12个,成立专科联盟超过40个,加入长三角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三馆合作联盟,让人才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医疗、文化资源。
建立健全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市领导带头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常态化举办高层次人才早餐会、滁博汇等活动,设立企业“首席服务员”、人才“助创专员”,听取人才意见,及时解决难题,为人才发展保驾护航。
设立2.5亿元“天使投”基金、5000万元“人才贷”风险补偿资金,建成人才公寓近2万套,着力解决人才融资、安居难等问题,努力让各类人才在滁生活舒心、创业安心。
在滁州,“安家”更“安心”,宜居宜业的环境、用心用情的服务给了各类人才扎根滁州的情怀,也正勾勒出一幅“汇聚八方英才、逐梦醉美滁州”的生动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