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开理/文
钟离古城在淮河南岸,西南就是古老的濠梁,淮河南北走向古往今来的险段东畔,是令人震惊的地方,一座泄洪闸凭空突起,好似银河陨落,又像巨龙飞翔;好似二郎神的扁担,一塔一阁俨然是压太阳的二山;又如一道巨幅彩虹桥,横架于淮河上方,蔚为壮观,气势辉煌!二十七个螺旋提闸,罩在精制的十二米玻璃箱,宛如二十七个神秘宝匣。
相传淮畔曾有过古老的楼阁与峰塔,古塔不存有今日之霸气,更无当下之雄壮,这般伟岸的建筑,何人技艺如此绝伦精良?不是鲁班再世,必是八仙造访。宝塔雄伟高宏,重檐飞栋,绕柱回廊,亭台碧空,淮水滔滔,千帆竞航。立于阁巅,轻掬钟离之风雨,极目远眺,留住半天残阳。夕霞烟绕,暮色匆匆;放眼四野,生机盎然。观览新旧之八景,饱赏胜境之辉煌,昂首西顾,新城缥缈于仙界之中。飞桥卧波,不霁何虹?新塔秀阁美不胜收,堪为淮上一座靓丽耀眼的工程形象。防洪排涝,镇妖除瘴,旅游景点,祛暑纳凉。沿淮千里奇观美景,古今难寻的淮上风光。
此塔名为何塔?当地一位老农介绍说,老百姓叫它“晏公塔”。我为之一震,为何叫晏公塔?老人很自信地说:“这里有晏公村,还有晏公庙,这晏公塔不是造出来的,古代就有塔镇妖,塔名就取‘晏公’!”仔细一想,晏公与凤阳还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晏公是个很特别的历史人物,明人王士性在其《广志泽》史记载:晏公名戍仔,临府之清江镇人也,浓眉虬面黑漆,生而疾恶太甚,元初以人才应选,入为文锦局堂长,因疾归,登舟遂奄然而逝,乡人先见驺从归,月讣圣,开棺无所有,立庙祀之。
我找到晏公村的一位老翁问,为什么叫此塔为晏公塔?与淮河有什么关联?老翁认真地说,这事要从元朝末年说起,元朝政府腐败无能,政令不通,朝中争权夺利,猛增苛捐杂税,江淮流域的老百姓苦不堪言,各路义士揭竿而起,淮河两岸狼烟滚滚。就在这如火如荼的起义号角吹响不久,于淮畔走出一位重量级的历史人物——朱元璋。
朱元璋小名叫朱重八,幼年家境贫寒,经常给地主家放牛。但他生性聪慧,通达世俗,具有超人的军事才能,为郭子兴所器重。他为了扩大实力,亲自到淮西去请常遇春。这时的元军正和刘福通激战于宿州,朱元璋于淮西招募了上千名乡勇,并带来了大批的粮草辎重,他命大伙收集大小木船载物顺淮河而下。船队到达濠河入淮口时往正北行驶,此刻西风骤起,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河中浪高数丈,胜过海潮之涌,前面的小船已被掀翻几只。朱元璋站在大船上,隐约见河浪深处有水怪作祟,情急之下抽出宝剑,欲下河擒妖捉怪。突然,浪尖上走来一人,面如黑漆,手托五层黑塔,在风浪巅峰处将铁塔往水中一抛,满河的风浪恢复了平静,随后取出河中铁塔,踏水而去。朱元璋目睹这尊黑漆般的神人,敬佩之念油然而生,又觉得此公在哪见过,心存疑虑,无奈军务紧急不容多思。朱元璋把兵丁和粮草交给郭子兴时,元兵已到固镇,朱元璋急忙借淮河天险抵御元兵,正好又来到这险段处,因为在此排兵布阵,可占据险要地形,且有河神佑护。他不由想起那天船队得救时惊心动魄的宏大场面,谁知那尊水神的容貌和举动又展现在他的眼前,朱元璋不禁高喊:“你是河神晏公吗?”那河神朝着朱元璋拜了三拜,顷刻消失于河浪之中。
经过十几年的争战,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亲临皇陵祭祀,查看淮堤险段,来到当年翻船的地方,念昔日被救之恩,乃封晏公为“大明西台御史平浪侯”。命当地官员于淮河险段之东岸,建庙祭祀,仿照塔形在晏公塑像前雕一尊方印,永为晏公镇河压障之用。
庙建成后,朱元璋钦赐题写了三个大字——“晏公庙”。从那时起,所有的渔民都来敬香,善男信女焚香礼拜络绎不绝,走船的“猫子”在行船前都到晏公庙来拜一拜,祈祷行船平安。久而久之,这个习惯成了他们航行的前奏曲。险段巡河除障,驱魔卫道,压潮平浪便成了晏公的神圣之职。传奇的晏公庙,威严的五级塔,便成了百姓心中的晏公神。在险段旁虽然不见了晏公庙,但附近还有八十户人家的晏公村,所以村中的百姓看到造型精美、构筑别致的五层严塔,便想起晏公手中捧着的铁塔御印,因此不约而同地呼之为“晏公塔”。
听罢老人的传说,再看看矗于空中的五层新塔,又何尝不像晏公手中的铁塔御印呢?
阁倒不见薛公还
我们顺着半空的宽敞通道往南走。东边是一望无际的行洪区,绿草成茵,飞鸟嬉戏于草丛之中,牧童吹着短笛、赶着洁白的羊群,好不快活。西边是波涛汹涌的淮河,风帆点点,渔歌唱晚,大船马达声声,一路凯歌,顺流而下,身后留下了朵朵浪花。越过通道再看这座秀阁,真让人赏心悦目,阁角高耸天际,阁梢飞檐回廊,登楼阁观赏洪波之起伏,看天空白云飘于身旁,东眺滨河小镇缥缈于天界,西顾晚霞铺满河床,观阁四周心旷神怡,秀阁新檐彩旗迎风飞扬……
据传此处存有旧阁,出自楚汉相争之际,霸王被困于垓下,四面楚歌之时,项羽军心涣散,听楚歌而思故乡。霸王犹如困兽,虞妃拔剑自刎。霸王见虞姬已去,带着虞姬头颅突围南下,自钟离西北拐渡淮河,于城外濠河东北筑城与汉兵对垒。他知道楚国钟离令尹薛公和自己有交情,今天遇难,何不向他求援。为免遭杀身之祸,他派人找到薛公秘谈,地点选在淮河岸边的一座阁楼上,也就是今天筑淮洪大闸南端之处。此地凶险,常于此翻船亡人,人烟稀疏,只有一座古楼阁,是监测淮汛涨落的好地方。为宴请薛公谈话,霸王将它修筑一新。
薛公接到邀请,来到楼阁,见到霸王,躬身施礼:“恩公安否?”霸王答曰:“阁中平安也”。霸王准备好酒菜,置于阁中,两人推杯换盏,谈笑风生。薛公只谈旧情,不谈军务。霸王面上淡然,但内心却如火焚一般,多次引入话题,可薛公就是不接。不久,对岸强敌逼近,“活捉霸王”之声不绝于耳,项羽实在按捺不住,才提出借兵御敌一事,可薛公仍佯装不知而东扯西拉。交谈时,对岸的兵马已经准备渡河,薛公借小解之由溜之大吉,骑马扬长而去。此时的项羽已不是当年破釜沉舟的霸王了,他只有幻想着以当年之恩借得精兵抗汉御敌。君不知“世间多锦上添花,而少雪中送炭”?
霸王听着对岸战马嘶鸣,仰天长叹:“去时霸王何等英雄,世人纷纷攀龙附凤;回时霸王竟如此凄凉,兵败垓下多悲苦,旧恩哪如纸半张。”一气之下,怒推亭阁,引兵离淮河,败走阴陵,迷途于沼泽,再败于东城,终至乌江,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后有诗为证:“霸王城下楼阁间,通达薛公不上船。推杯换盏谈旧事,不言借兵与还钱。玉带摊石传隐喻,阁倒不见旧人还。”
霸王与薛公阁中之事,虽经淮水的千年洗涮,鸿爪尚存。这则故事于民间世代口耳相传,至今不灭。时隔千年,在改革之乡的凤阳港畔,浩淮东岸,淮洪闸旁,钟离子国已讹传为霸王城。城下即为淮河南北走向的S险段,南头一阁凸起,北面一塔对望。遥想当年,英雄末路,阁中推杯换盏,阁外金风怒荡,看淮水风平浪静,听对岸战马声昂,薛公解带而去,霸王心情何等忧伤。
美好景象看今朝
看今朝,楼阁伟岸,气势辉煌,登斯楼视野开阔,西边波涛汹涌,东是洪区广域,春草秋黄,洪闸架于空垂,淮河之坝固若金汤,淮河之林鸟语花香,淮河之岸千舟灯火辉煌,俨然是一条沿淮百里游廊。
旧楼已去,新阁敞亮,只是二公不能再品酒叙旧。淮河弯弯淮河长,昨日钟离变濠梁,濠水入淮流千古,绝代风流数凤阳。古有彭祖寿八百,观鱼雄辩惠与庄,皇觉寺出过开国帝,第一山蹲过彩凤凰,浮桥烟锁淮上流,鸡捉蜈蚣安濠梁,采和升仙登天梯,升仙飞渡在南岗。
看今朝,红色旅游在小岗,倾听古色明陵雨,观览淮河绿色好风光。严塔压住淮中怪,秀阁灯火照濠梁。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凤阳险段处泄洪闸而腾飞崛起,是当地治淮方略的集中体现。千米防洪泄洪闸,崛起的塔和阁,是淮河悠久历史的见证,是凤阳治淮的美好景象。
寻访淮河,组团前往,走桐柏,下南阳,看蒙洼,到寿阳,第一阶段圆满结束。笫二阶段在凤阳启动,在这期大型寻访活动中,我们不仅看到五省治淮工程的完美与伟大。细观凤阳的治水业绩,为除灾治患摘下巨大的勋章,笫二阶段寻访淮河在这里起动,晏公塔与霸王阁也随之闪出耀眼的光芒。
凤阳的灵山秀水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引来寻淮大家齐聚凤阳,他们看了复新的皇城,看了崛起的凤阳,看了雄伟壮观的钟楼和鼓楼,看了博物历史馆藏。大家都看得百感交集,齐赞凤阳。他们来到千里淮河第一港,观万艘千吨货轮,看红色旅游胜地,览改革先锋小岗村,都表示写一写秀色中都、美丽的淮河与凤阳。
▶淮河水系图
▲凤阳明代中都城遗址留下的巨型石础(资料图)
▲凤阳段淮河泄洪闸,南为霸王阁,北为晏公塔(资料图)
▲钟离国都城遗址西门 张金球/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