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张 瑜
第九届中国农民歌会的盛大磅礴、华彩惊艳尚未褪去“刷屏狂潮”,嘹亮农歌犹余音绕梁,皖东大地又飞歌不断,精彩迭起。以“相聚歌会·智造滁州”为主题的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光伏(储能)产业供需论坛暨重点招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滁举办,进一步催进了滁州追“光”蓄“能”、向“绿”而行的铿锵步伐,吹响投资滁州、扎根滁州、兴业滁州的新一轮号角……通过一扇扇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窗口平台,滁州积极展示了一个活力澎湃、锐意进取、峥嵘璀璨、包容多面的开放型城市形象,奏响了一阙阙激情昂扬、动人心弦的滁州乐章。
城市的繁荣离不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市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全市上下凯歌高进,捷报频传:今年以来,在全省“赛马”评议中,经济运行连续6个季度排名全省第一、科技创新首评夺魁,3项工作获国务院激励、22项工作获省政府激励……滁州,用一项项夺冠折桂、硕果累累的成绩崭露头角、彰显气象,以“干就干最好、当就当先进、争就争第一”的工作劲头,全力拼经济、促发展、保安全、护稳定,推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勇创佳绩,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了“走在前列、争创一流”的滁州作为,在争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进生”的生动实践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多项工作在全省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省、市“新春第一会”精神,深入推进“一改两为”,强力攻坚“双招双引”,聚焦经济主战场,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厚植创新动能,全力拼经济,聚力抓发展,激活实体经济“一池春水”,奋力夺取首季“开门红”,全市经济唱响“稳定向好”主旋律,各项考核指标位次靠前,“奋进曲”奏响动人音符。
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稳定向好,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保持全省前列。在全省“赛马”评议中,经济运行连续6个季度排名第1位,营商环境连续5个季度位居前两位。
项目建设持续发力。召开新春第一会,动员部署“双招双引”工作,压茬开展季度攻坚。上半年,全市新招引30亿元以上项目14个、比去年同期多5个,其中百亿级5个、80亿级3个,总投资100亿元的正泰二期、97亿元的国科储能、80亿元的苏美达光电等一批大项目落户滁州,总投资112亿元的捷泰太阳能、108亿元的天合储能、105亿元的中润新能源、100亿元的龙源昆宇等一批好项目建成投产。招商引资亿元项目新签约282个、新开工190个、新投产168个;参加三批次省集中开工动员项目数、总投资额、年度计划投资额分别居全省第2、第3、第3位;省重点项目新开工302个、新竣工169个,均居全省前列;民间投资、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增速分别居全省第1、第3、第3,投资“赛马”获省政府激励。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夏粮喜获丰收,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成功举办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业(小岗)大会、长三角预制菜暨中央厨房产业大会。上半年,新增绿色食品产业链项目92个、总投资237.3亿元,综合排名全省第三;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1家、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8个;家庭农场超1.9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超7800家,均居全省前列。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开展“乐享亭城”系列促消费活动300余场,发放消费券6000万元,打造遵阳街等夜经济聚集区27个。上半年,全市批、零、住、餐销售额均呈两位数增长;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增速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
科技创新季度“赛马”首评夺魁。上半年,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数均居全省前列;新获评省级产业人才团队、人才项目数均居全省第一。创新动能持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34%、居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045家、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8.2%,均居全省第三。与中科大、合工大、安大、南工大、南信大等签订合作协议,累计建成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47家。滁州经开区和滁州高新区获批全省首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新三样”产业加速集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位列全省第三,上半年光伏产业产值增长65%、新能源电池产业产值增长55%。
督查考核保持优秀。去年我市省政府目标绩效考核居全省第二,连续五年居全省前二,顺利实现“保二争一”目标;120项指标中,59项居全省第一、占比近半;稳增长贡献单项考核居全省第一。林长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棚户区改造等3项工作获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创历史新高。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知识产权保护等22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居全省第二。
作为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发源地,滁州持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以改革激发社会发展动力,强力深化攻坚、跨界破圈融合、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拥抱开放,一首首“春天的故事”在滁州大地上广为流传。
改革攻坚有力度。新增国家级改革试点7项、省级8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3项整市试点深入推进。获批全国首批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南谯、天长、明光、来安农村宅基地改革经验全国推广,小岗村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定远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工作在全国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天长推进科技创新体制“四题”模式被中央深改办刊载交流。成功创建综合医改省级试点示范区。
融入一体化有深度。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新型功能区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9个、总投资近700亿元,其中50亿元、百亿元项目各2个。深化宁滁结对合作帮扶,3个皖北省际产业合作园区累计引进制造业项目23个、总投资超200亿元;苏滁高新区获评全省首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与上海杨浦深化全方位战略合作。
营商环境有温度。深化“双对标”行动,出台2023版营商环境提升举措,开展“为企优服务提升年”活动,上半年,新增制造业贷款146亿元、居全省第二;助企招工10.2万人,新登记经营主体6.3万户;兑现惠企奖补资金1.8亿元、居全省前列。滁州民营经济考核居全省第二,7个县(市、区)获评先进,占全省近1/5。
对外开放有广度。开展“徽动全球”滁州行动,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增长7.3%、高于全省平均3.9个百分点,实现外商直接投资1.46亿美元、居全省第3位,新增外贸实绩企业90家、总数超千家。安徽自贸区滁州联动创新区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分别达14个、9个、7个,二季度“赛马”专项工作评议居全省第一。滁州获批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作为一座有温度的城市,滁州在聚力谋发展的同时不忘惠民生,不仅加快城市硬件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也注重民生事业的进步发展,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满足民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为我亭留”的温馨曲调时时萦绕在滁人心头。
滁城品质提质升级。上半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78亿元。完成宪法主题公园绿化提升、龙兴路绿廊二期景观工程和凤阳路等10条道路绿化,新增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创业南路、永乐路、滁宁快通担子段市政化改造等道路项目竣工通车。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提质升级,建成清心凉棚56座,打造“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点位31个。上半年,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6万套、占年度任务的98.2%,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09个、开工率达78.4%。
农村环境焕然一新。2022年度36个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基本建成并完成雨污分流,2023年度39个中心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提前半年完成年度任务。天长创成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基础设施加速推进。沪宁合、合新和宁淮等铁路以及滁合、来六、宁洛改扩建加快建设,明巢高速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稳居全省第一。驷马山滁河四级站干渠及城西水库等4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建设。建成“城市大脑”平台。新建开通5G基站1139个,完成率63.3%、居全省第3位。滁州人民期盼多年的滁宁城际滁州段通车运营,得到各界点赞、媒体热评。
解民众之忧,筑“幸福之城”。建立《民声呼应》工作“三当天、三亲自、三督查”机制,市县联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年度为民十件实事扎实推进,“暖民心”行动满意度测评连续四个季度全省第一。上半年,新增城镇就业9.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6万人,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226%、100%。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4所、增加公办学位7530个。省级卫生城市(县城)实现全覆盖,再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称号。成功入选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726户。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同比下降28%。连续7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