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9日
第A03版:要闻

党旗高扬风帆劲 奋楫启航谱新篇

储祖轩

路线决定方向,组织凝聚力量。进入新时代,滁州市昂首阔步、华丽转型;担当新使命,滁州市组织工作笃行路线、护航大局。

近年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聚焦主责主业,服务中心大局,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加快现代化新滁州建设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强化理论武装,铸牢政治忠诚之魂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9月11日,全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会议召开,市委书记许继伟强调,加快现代化新滁州建设,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把这一思想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

科学理论武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发展之基。我市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大力推进“铸魂赋能强基”工程,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分层分类举办轮训班92次,教育培训领导干部1.2万人次,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精心组织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让全体党员接受思想洗礼,感悟真理伟力,汲取奋进力量。

将党员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武装的重中之重,作为各级党委(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课、主课、必修课。推行领导干部上讲台、组织“送党课下基层”,举办“滁州大讲堂”、“三微”宣讲,打造具有滁州特色的小岗干部学院及社区党性教育馆,创建党性教育VR云展馆,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凝聚思想共识。

大力选贤任能,夯实干事创业之基

2023年第二季度,全省16个省辖市“竞争赛马”评议中,滁州经济运行和科技创新两项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一,经济运行连续6个季度蝉联全省第一。经济总量站稳安徽“第三城”、近10年GDP增幅全国第一,2022年经济增速全省第一、长三角第二……

一串串数字背后展现的是全市党员干部坚持“干”字为先,以“争先”精神创造“率先”实绩的担当情怀。

赶超跨越,关键在人。按照“忠专实、勤正廉”要求,鲜明实绩实干用人导向,大力推进干部工作“五大体系”建设,全市干部队伍呈现新气象、焕发新活力。

建立以政治素质考察为统领,平时考核、分类考核、延伸考核、近距离考核为依托的“1+4”知事识人体系,响亮提出“四个优先”用人原则,对工作走在前列、改革创新成效明显、考核连续优秀、出色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干部优先选拔使用。新提拔市管干部中,创“国字号”“省级”名片、经验成果获肯定推广、工作稳居前列的达70%以上。

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开设专业化“周末学堂”,举办金融、“双碳”、产业链等专题研修班300余期,精准调训培训干部。实施干部挂职锻炼“双百”计划,先后遴选1100多名干部到信访、产业链、基层一线、长三角地区跟班实践历练,让广大干部在火热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实施年轻干部“789”行动、“5431”培养选拔计划,制定年轻干部战略储备和动态选配目标。五年来,新招录公务员2528名、选调生328名,组织市县两级优秀年轻干部开展“双挂双任”113名,跨地区跨部门跨系统“三跨”交流任职52名,面向全国“双一流”高校和全球知名院校毕业生引进党政干部储备人才127名,新提拔市管年轻干部94名。

坚持以严管厚爱激励干部成才成长。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实施干部监督“负面清单”管理、干部监督进社区,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24条、加强从基层一线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干部心理健康关怀工程,建立健全干部容错免责、不实举报澄清机制,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

广泛聚才汇智,激发创新发展之能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从实施招才引智“三大行动”,到提出“天下英才聚滁州、滁州人才灿星河”的美好愿景,再到加快推进新时代“满天星人才计划”,深入开展聚才汇智“五星工程”,“巨星荟萃、群星云集、繁星遍布”的人才生态逐渐清晰。

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大人才”工作格局。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扛起第一责任,连续3年谋划实施招才引智“十大举措”,连续2年聚焦“双招双引”召开新春第一会,人才强市战略深入人心。

以新时代“满天星人才计划”为牵引,出台高层次人才“五优五心”25条、大学生和高技能人才“六免六补六优化”18条,健全按薪定才、按薪补才等惠才机制,制发《人才政策一本通》构建完善的人才引育留用“1+N”政策体系。

从“筑巢引凤”到“邻凤筑巢”,加快人才创新平台建设,累计与108家高校院所开展合作,联合建立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46家,设立长三角研发飞地10个,成功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行列。连续三年发布“揭榜挂帅”关键技术需求170多项,榜金近6亿元,吸引境内外300多个人才团队来滁洽谈合作,解决企业“卡脖子”难题63项。

坚持围绕产业链配置人才链,绘制战新产业高端人才图谱,首创发布“高精尖缺”人才“四海招贤”榜,靶向新引进各类产业英才。截至目前,引进战略“帅才”、产业“英才”、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和团队超3000名、海外高端人才1000多名,省级领军人才项目100多个,培育省级人才工程团队11人、市级“113”产业创新团队83个。

培植人才成长沃土,开展“新滁商”“制造匠才”等专项行动,在高校开设企业“冠名班”“定制班”,设置光伏工程技术等产业链专业,全市专业技术人才超2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6万人。选送近百名优秀企业家赴中科大商学院、长江商学院等高端机构开展EMBA培训,开设“滁商大讲堂”“滁商云讲堂”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4万余人。

涵养生态圈爱才留才,从“人才贷”“人才担”到“人才投”“人才基金”,打造人才“全过程”金融支持体系;从“人才公寓”到“人才房票”不断提升人才住房保障水平。全面构建“一窗一卡一网”人才综合服务体系,打通社保、税务、房产等数据壁垒,全方位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坚持强基固本,凝聚基层组织之力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聚焦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基层党建“双增双创”为抓手,强化党建引领重大任务落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抓党建必须抓责任制,抓责任制必须抓责任人。我市推行市县两级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制度,逐年建立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1+N”个性化清单,将党建工作纳入市委“三看三比”季度“赛马”,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推动基层党建从“会场”到“现场”,与发展同看同比,拧紧责任链条。

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六亮”行动,巩固提升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增强服务群众能力。实施党支部分类管理,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对先进支部开展星级评定、中间支部实施“六亮”行动、后进支部开展集中整顿,全市星级党支部达75%。

加大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力度,组织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专项治理、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排查,建立发展党员“四库”纪实机制,持续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新冠疫情期间,20.6万名党员干部战斗在防疫一线,筑起战胜疫情的“钢铁长城”。聚焦防汛抗旱、应急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广泛成立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开展“党员亮身份”等活动,始终让党旗立在一线,以责任担当检验政治忠诚。

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我市率先出台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12条”,实施集体经济强村行动,推进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深化“村企联建”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全市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占比达30%。

聚焦抓党建促城市基层治理,我市实施“红色汇治”工程,深化街道体制改革,推行“党建+网格化+网络化”治理,做实“党建+信访”机制,推进“皖美红色物业”建设,组织在职党员“双服务双报到”,助力全国文明城市“首创即成”。

聚焦抓党建促产业发展,我市创新开展“党建聚链、助企发展”行动,在全省率先成立八大产业链党委,市四大班子主要负责同志等市领导挂帅担任产业链链长、党委第一书记,向链上企业选派8个工作专班和400多名党建指导员,建立“八个一”机制,制定“共性+个性”任务清单并定期调度,强化党建赋能,加速产业链升级。

征程万里风正劲,实干争先谱新篇。踏上新的征程,全市组织系统将忠诚履职、奋勇争先,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力推动新时代新征程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新滁州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2023-09-19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00207.html 1 3 党旗高扬风帆劲 奋楫启航谱新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