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李文刚
案涉厂房被分租,若强制执行则会造成更多损失。日前,琅琊区人民法院因案施策,灵活运用执行措施,为企业纾困解难,最终促成双方和解。
时间回溯到2022年12月,一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经琅琊区人民法院审理,依法判决滁州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支付滁州某建筑安装有限公司厂房建造工程款429.55万元及利息。2023年6月,因机械制造公司未按期履行生效判决,建筑安装公司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拍卖案涉厂房并将拍卖款优先受偿。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承办法官多次约谈被执行企业法人,并实地走访案涉厂房,了解到该厂房不仅由机械制造公司使用,部分厂房还被分租给其他几家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如若拍卖厂房变现,不仅会让多家企业利益受损,上百名员工面临下岗失业,其中一家机动车检测企业更将损失价值400万元的设备。
案件执行一时陷入两难,承办法官遂向法院党组汇报该案件情况。经过通盘考虑,该院认为打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既要做好执行权制约的“减法”,更要做好优化司法服务的“加法”。法院决定通过“放水养鱼”灵活采取“活封活扣”的方式,保住企业赖以生存的经营场所,尽最大可能维持企业的“造血”功能,在法律框架内努力实现双赢。
承办法官当即重新研判案情,并积极联系当事人,商讨“活封”方案。然而,建筑安装公司对“活封”方案仍是顾虑重重,担心自己的权益会化为泡影。了解到案件“症结”后,执行法官组织案件双方来到案涉厂房释法析理:“‘活封’是案件的‘最优解’,但想要通过‘活封’救活企业,就要让申请执行人看到你们的诚意,让他们心里有底。”
在推动和解过程中,执行法官还结合市、区出台关于支持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鼓励企业筹资分期还款。最终,机械制造公司表示愿意分期偿还,并于当日支付150万元案款。见此,建筑安装公司也“松了口”,表示理解被执行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同意分期执行的方案。至此,该起案件取得阶段性进展,厂房租户也能安心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