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太新)安徽光智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开发硫化锌球罩产品,为红外领域“补短板”贡献力量;东方日升(安徽)新能源有限公司加速推进技术升级,其210型组件产品覆盖多个功率区间……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创新创造的主体,也是承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主体,面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资源不足的现状与短板,我市抓住创新“牛鼻子”,积极培育壮大创新主体,为创新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分类培育科技型创新企业,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达1045家,总量居全省第三;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275家。
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两清零”行动,推动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的规上制造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的规上制造业企业清零工作,引导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全市研发活动企业清零率达92%,研发机构清零率84%。
完善双创孵化平台体系,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等双创孵化平台建设,率先出台科技企业加速器备案管理办法,完善孵化链条,为创新型企业孵化培育提供一站式服务和发展空间。目前,共建成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9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22家,省级大学科技园1家,力争2025年实现县(市、区)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