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4日
第A06版:副 刊

农忙“庄稼汉” 农闲“追梦人”

有一位来安的农民歌手陶善国,他在“周周演”的舞台上表演了《乡愁四首·村庄》,在“Dou唱农歌会 云端好声音”云上歌会总决赛的舞台上唱响了《永阳之歌》,这都是他的自创歌曲,曲风古拙质朴,歌声深情动人。陶善国说:“里面饱含了我从童年到成年以后对于家乡小村庄的感情。”

□全媒体记者陈姝妤

在外面参与建设了很多楼宇,但无一处是自己的家;在外面见过很多人,但无一个是可敬的亲人;在外面吃过很多饭,但无一顿有可亲的烟火。摆在前面的有很多路,他选择了一条回家的路,因为乡愁太重,灵魂无处皈依。陶善国说:“城镇化推进,人们都住上了高楼大厦,很多农村人也在城里买房安家。然而,在繁华热闹的景象、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我们的心灵更需要一个家。”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努力建设他心灵的家,这个家里摆放的是乡村景象,住着的是他满满的乡愁。

据陶善国介绍,乡愁系列歌曲是他心中强烈情感的抒发,也是他多年来坚持学习的成果。歌曲《乡愁四首》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首《村庄》是思念父母,展现了从开始在小村庄里快乐成长,到少年时期憧憬外面世界,再到成年之后意识到小村庄在心中的羁绊。第二首《漂泊》是思念妻子儿女,表达的是他在外打工的几年,经常在夜深人静时,思念老家勤劳善良的妻子和懂事可爱的儿女。第三首《梦江南》是失恋共鸣。第四首《晚归》是心灵有家。现在能听到的只有前两首,后面两首还没有谱曲录音。

“春风飘散着花香,小鸟在枝头歌唱,追逐的儿童,宽阔的谷场,童年的村庄,充满着幼稚与幻想……”此次在农歌会上分享的就是第一首《村庄》。说到参加农歌会的缘由,主要是因为“作为一位音乐爱好者,我非常珍惜每一次表演的机会。”在农歌会的舞台上,把他创作的歌曲分享给更多的人听,是件非常快乐的事。谈到创作的艰辛,他觉得写歌词要比写诗难,从立意到谋篇,再到定稿,然后考虑音乐风格,再谱上曲,用“呕心沥血”来形容不过分。

陶善国觉得农歌会现场气氛热烈,一同参赛的选手实力都很强,他也从别的选手那边学到了不少经验。“这个农民和农歌的盛会,是我学习和锻炼的好机会。”陶善国说,在今后的日子里,将带着农歌会评委老师的建议,继续打磨他的乡愁系列诗歌音乐,继续为心中的梦想而努力。

陶善国出生于1969年,家中有三个姐姐、两个哥哥,由于父母都没读过书,他只有小名。直到上学第一天,老师觉得小名不能当学名,于是就给他取了这个名字。

陶善国上完初中后就结束了学业。毕业后,农闲时跟着哥哥学木工手艺;农忙时帮着家里劳作。结婚以后分了家,面临着土地少、木工工资低的问题,为了增加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准,他考了驾照,当起了驾驶员,不料有一天在途中遭遇车祸,面部和头部缝了二十多针。死里逃生后,他不再开车,不得不重新做木工。

1999年,30岁的陶善国决定走出村庄,看看外面的世界。他跟着邻村的熟人到江西新余市参加焦炭厂建设。半年后,转到南京家具厂。后来又到了上海,在装修公司做木工。陶善国跟记者解释了多次辗转的原因,因为他们是农村人,他们的根在农村,每到农忙时节,都会回家帮忙。所以这么多年,他都是短期工,长则半年,短就两三个月。就这样,他在外面努力奔波了几年。

2003年,陶善国决定结束漂泊之旅,收起行囊回到家乡。促使他回到家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2000年安徽率先以省为单位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到2003年,陶善国看到政策不断完善,农民受惠的呼声持续高涨,觉得这对农民来讲是一个好机会。他回到来安后,和妻子一起,将亲戚邻居在外打工不种的土地四十多亩都承包过来。当年农业税取消,粮食价格又上涨,种地效益大大提高,陶善国开心地说:“总算有了不错的收获。”

经过多年的努力耕耘和勤俭节约,2007年,陶善国家建起了两层小楼,他感慨良多,心潮澎湃,于是提笔在新居的墙壁写下了《题新居壁》,这首诗至今还保留在他家的墙上。

在此后的几年,陶善国和勤劳贤惠的妻子一起继续承包土地种粮,机械化的参与使得种地不那么辛苦,也节省了不少时间。再加上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推进,陶善国木工装修的活也比之前多了很多,家里的日子自然也好过不少。他说:“现在的农村与我儿时记忆里的农村可以说是天差地别,我们这代人从农村一路走来,确确实实感受到了现代化农业带来的福利。”

农忙耕耘,农闲木工,这种轮作的生活方式一直持续到现在,农忙“庄稼汉”,农闲“追梦人”,不管陶善国的工种如何转换,这两种身份一直伴随始终。

陶善国虽然脚踏土地,但是他心中一直怀揣着音乐梦想;他虽然只上到初中,但是始终不放弃学习;他虽然忙于生计,但是闲暇之余不懈努力。

陶善国少年时期就热爱音乐,那时候最先进的家电是收音机,有一天,他在南京电台频道得知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函授班招生,果断报名。其间,他通过和老师书信来往学习,老师把讲义教程寄过来,他自己看着学,再把作业寄回去给老师批改。就这样,他掌握了基础的乐理,但远不足以从事音乐行业,只能作为业余爱好。

平时,他为了生活而忙碌,业余时间是很有限的。他就抓住有限而琐碎的时间,听一些通俗音乐、民谣歌曲,学习名作歌词的写作手法,听得多学得多了以后,就萌生了自己创作歌曲的想法和冲动。为此,他又花了很大的工夫自学,有不懂的就请教认识的音乐老师。而且在外漂泊的那些年,为他的歌词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于是从2015年开始,他着手自创歌曲。

陶善国觉得童年时光是快乐的,那时候条件艰苦,心里却是甜的。唯一的零食是锅巴,拿起一块就和小伙伴们到村边草地玩耍。最喜欢的事就是给在地里耕田的父亲送饭,面条里面有两个荷包蛋,父亲总会留一个给他。于是就有了描写童年快乐的《闹春》:“一夜风启桃花红,野香芸苔引蜜蜂。柳枝为冠竹做马,村边草场闹戏童。”

有一年的八月,邻居小伙结婚,正好又是收割稻谷的时节,那几天村里升腾着忙活热闹的景象,陶善国深深地被这个氛围感染,高兴之余写了《武陵春》:“村里鸡鸣惊醒早,五月日长长。正是农家夏种忙,垄上无闲郎……”和《清平乐·村事》:“清风阵阵,野径垂金穗。水酒红帘邀客醉,巧看佳人成对……”

有一次在碧桂园工地干活,陶善国在小饭店吃饭的时候遇见两个钢筋工,一个江西人,一个湖南人,都是初中毕业出来的,每年春节才能回家一次。他从这两个小伙子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深感建筑工人的辛苦,于是写了《碧桂园与工友问答》:“一筑高楼入彩霞,砖砖荷起汗衣纱。乡音相问家何处,哪里为城哪里家?”

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创作内容全部源于他的经历感受,创作动力缘于他对音乐的热爱。他说:“趣舍万殊,静躁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这些年我一直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2023-09-14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99977.html 1 3 农忙“庄稼汉” 农闲“追梦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