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3日
第A08版:专版·公益

探索推进“千万工程”走出乡村振兴滁州之路

滁州市加快推进农业强市系列报道三

为扎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 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意见》决策部署,我市积极响应、大力推进“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围绕走好质量兴农、城乡融合、绿色发展、文化兴盛、乡村善治、共同富裕“六个之路”,聚焦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以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为主线,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省级中心村和乡村旅游重点村,加快形成“千村引领、万村升级”乡村建设新格局,努力推进滁州乡村振兴走在前列、争创一流。

下面,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卢书祥带您一起详细了解“千万工程”。

问:“千万工程”作为我市接下来在乡村振兴方面推进的重要项目之一,其主要工作目标是什么?

卢书祥:“千万工程”聚焦江淮分水岭风景道35个乡镇和12个文旅康养集聚区,坚持串珠成线、以线带面,到2027年,实现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乡村人才活力迸发,乡村文化日益兴盛,乡村生态环境优美,乡村组织保障有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水平显著提升。优先围绕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沿线镇、村布局省级中心村和精品示范村,在现有517个省级中心村建设的基础上,全市每年再建设50个左右省级中心村、总数达到800个左右;每年建设20个左右精品示范村、总数达100个左右;打造徽风皖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县2个。

问:“千万工程”涉及农业农村的方方面面,规划从哪些方面着手推进实施?

卢书祥:我们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规划实施乡村产业增效行动、乡村人才促进行动、乡村文化赋能行动、乡村生态提质行动、乡村治理创新行动等五大行动,保障“千万工程”有实效、见成效、增质效,努力打造全省和美乡村建设“滁州样板”。

问: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接下来,将从哪些方面实施乡村产业增效行动助推乡村振兴?

卢书祥:乡村产业增效行动是“千万工程”的重要一环,计划从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四个方面来具体实施。

在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方面,围绕省实施的“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皖北高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十大千亿级绿色产业等重点任务,下更大功夫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文章。大力推动垦地合作,通过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等方式,推进产业链延伸,确保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乡村、留给农民。围绕“土特产”,大力推进天长芡实、定远猪、凤阳贡米、全椒龙虾、南谯麻栎菇“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建设,建成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50个。聚焦高端食品产业“头部”企业和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大力开展双招双引,招引一批延链补链固链强链项目,推进优质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推进以滁州经开区为核心区域,以天长汊涧、凤阳小岗、来安汊河、定远西卅店为重点区域的“1+4+N”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争创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个、农业产业强镇3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0个。大力实施农产品流通业提档升级行动;加快推进“北大荒”“小岗”品牌融合,着力培育一批省级区域公用品牌,进一步提升“滁字号”产品市场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

在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方面,围绕江淮地区彰显错落有致,打造一批集休闲、采摘、体验为一体的农家乐乡村旅游打卡地。以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沿线为重点,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十百千工程”,全域开展精品主题村、特色美食村、精品民宿、后备箱工程基地等品牌创建工程,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挖掘和整合全市各地文化、生态、美食、度假、乡村等各类康养旅游资源,推动业态培育和产品升级,通过龙头引领和串珠成链,着力打造一批康养旅游集聚区和示范带。到2027年,培育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20个,省级乡村旅游精品主题村5个、特色美食村8个、后备箱工程基地8个。

在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方面,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优质农村产品上行。改造升级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加强其向风景道沿线布局。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和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向乡村下沉。引导各类服务主体把服务网点延伸到乡村,发展农资供应、餐饮购物、养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产生活服务。

在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方面,聚焦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改革试验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等3项“国字号”改革整市试点为牵引,持续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发展新型合作经济,更多地释放改革红利。支持村干部带头发展产业。深入推进集体经济强村行动,深化村企联建,实施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程,用好用活集体经济专项补助资金,支持发展农业园区、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功能农业、乡村旅游等联农带农富农项目,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以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县域交界区域为重点,探索跨村域、镇域连片“组团”发展农文旅产业,积极引入有实力的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培育“乡村运营师”,激发乡村活力。到2027年,全市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60%以上。

问:“千万工程”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资金需求量也很大,在资源保障方面如何规划?

卢书祥:在资金保障方面,计划从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创新金融支持、纵深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四个方面,聚众力,办大事。

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方面,构建多元化投入体系,统筹整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土地出让收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收入等各类资金,向省级中心村和精品示范村建设聚焦。加强项目谋划,统筹做好市、县两级农文旅专项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相关部门在分配农业农村、交通运输、农村水利、农村电力、农村文化、旅游发展、农村电商、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涉及重点任务的相关项目资金时,向省级中心村和精品示范村建设倾斜。

在创新金融支持方面,全面落实《加快金融下乡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为精品示范村和省级中心村建设提供定制化金融产品。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引导机构法人、业务在县域的农信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把资金投向和美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和运用,支持各级乡村振兴投资公司开展和美乡村建设项目融资包装和实施,用活用好政策性金融资金。

在纵深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方面,依托省市一体的“党建+信用”平台,做实乡风文明评议,鼓励参建金融机构创新和优化专属金融产品与服务,发展线上信用贷款等业务,拓展信用惠民清单,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引导农村群众向上向善。

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打捆打包交由市场主体实施,支持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更多投向和美乡村建设。采取贷款贴息、财政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以村企共建、捐资助建等多种方式投入和美乡村建设。发展壮大各级乡村振兴投资公司,鼓励各地结合实际设立乡村振兴基金,吸引市场力量参与,支持企业与村集体共建共享,实现乡村运营活力提升。

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下一步,我市将以“千万工程”统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跑出城乡融合的新速度、激发乡村产业的新动能、塑造乡风文明新气质、探索共同富裕的新路径,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滁州样板”。

2023-09-13 滁州市加快推进农业强市系列报道三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99917.html 1 3 探索推进“千万工程”走出乡村振兴滁州之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