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8日
第A06版:教 育

用“心”之路

躬耕教坛不辍 致敬师者匠心

教坛心语

三尺讲台铸师魂

初心不改为花开

□刘家越

作者简介

来安县实验小学语文教师。2023年第四届“安徽最美教师”,安徽省教科文体系统先进个人,滁州市骨干教师,滁州市教坛新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全国二等奖。

我出生于教师世家,伯父、父亲、哥哥、姐姐都是老师,从小就深受他们的影响,尤其是父亲。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儿时,我常躲在教室的窗下偷听父亲给学生们上课,那座知识的“殿堂”让我无比向往,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悄然埋下了“长大后我要成为你”的种子。在父亲的示范激励下,我顺利地考上了合肥师范学校,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万事开头难。初登讲台,我想要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却面临着一个个新的挑战。特别是2001年我从特殊教育学校调到一所普通小学,教材的不同、教学对象的改变,成为横在我面前的一个坚固“壁垒”。我本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钻研精神,边学边干,以干促学,并不断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那一年,我参加了全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优活动,在我的四位师父“课上课下、白天黑夜”的无私帮助下,从校内初选到县直片选拔再到县内比赛,我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了全县一等奖第一名的成绩。但其实那时的我在教学上还很青涩。

2003年,新教材改革,很多地方陆续开始使用苏教版教材。我有幸参加了全国苏教版教材培训,近距离聆听教材主编和专家们对教材的解读。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努力掌握一些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回来后,我通过全县小学语文教师新教材培训的机会,将学到的新知识,全部分享给了我的同行。

那些年,我多次承担了全县新教材研讨课、示范课、送教下乡等教学任务。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每次送教结束后,班里的孩子总是仰着天真的笑脸围着我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老师,你读书的声音真好听”“老师,你写的字真好看”“老师,你明天还来给我们上课吗”,在我看来,孩子的留恋与渴望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而我的努力,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2007年,我被评为滁州市第二届中青年骨干教师。2008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优中,我获得了县、市一等奖,全国二等奖。

2019年,语文教材全面改版。为了尽快适应新教材、用好新教材,我和低语教研组的同事们一起申报了滁州市小学语文课题《运用“快乐读书吧”提高低年级学生语用能力的策略研究》。我带领着课题组成员学专著、写论文,研课例。在小学低年级“快乐读书吧”板块教学中,经过探索与尝试,形成了“四趣一评”的教学模式,2022年8月该课题成功结题。课题成果不仅在校内进行研究、推广,也在全县范围内发挥辐射作用,为我的教学生涯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老师不仅教书还要育人,平时我努力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冷落一个孩子,不放弃一个孩子。班级里如果有情况特殊的孩子,我会在生活上照顾、在学习上关心他们。我所带班级里曾有一个小女孩父母离异,与奶奶一起生活。孩子的卫生习惯、学习习惯都不好,做事拖拉,班上同学都不愿意与她一起玩。下课期间,她经常到老师办公室来,有时没带画笔,有时没吃早饭,有时头发没梳……我知道,其实孩子是缺少关爱,渴望被老师关注。于是,对孩子提出的各种小问题,我总是耐心解决,循循善诱,并和她做了“红花换礼物”的约定,集齐10朵小红花就可以换一个小礼物。当小姑娘第一次用自己的努力换来可爱的小狗橡皮时,她笑起来的样子可爱极了。有一次课后分散服务中,这个孩子脱口而出叫我“妈妈”。而其他孩子也都像小鸟一样向我飞奔而来,一边跑一边喊着:妈妈,妈妈!那一刻,我泪流满面,希望在孩子的心中,我像妈妈一样给他们温暖,陪他们长大。

我很庆幸我是一名教师,自己努力成长的同时也让学生从小浸润书香,在阅读中好学明理,善思笃行。二十多年如白驹过隙,我陪伴一届又一届的孩子走过他们的童年,我也因为热爱,所以幸福着!我深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未来我将继续站好三尺讲台,用奉献践行信仰,用执着彰显担当,初心不改“只为花开”。

学生至上:教师的青春密码

□吴金红

近些年,“大美”一词在各大媒体上出现的频率很高。如果给美分等级,那“大美”当属最高级。我们心目中美的事物有很多,祖国壮美的河山,城市闪烁的霓虹,校园奋发的学子……除此之外,我想,“青春”在大美的领域里也应占有一席之地。

我们赞美青春,讴歌青春,更想留住青春。怎么留呢?那就需要掌握“青春密码”,我们教师的“青春密码”是什么?在我看来那就是“学生至上”的教育理念。

“学生至上”四个字说起来简单,落实到行动上却非易事,从我的专业成长道路来看,也是几经周折。

“拔剑四顾心茫然”

2008年,我被分配到一所偏远的农村中学,这里的学生憨厚可爱,同事淳朴友善,在这里我度过了几年愉悦的时光。那个年代,杜威的学生中心说刚刚兴起,也逐渐被大批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所认可,传统的教师主导说逐渐丧失了主流地位。刚入职场的我也是学生中心说坚定不移的拥护者,只是那时的我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和理论基础,错误地将学生中心说与毫无原则的放手划了等号,逐渐走向了一种教育理论误区——学生唯一主体论。在这种错误理论的支配下,我迷茫地走过了几年,中间自己也发现了诸多问题,例如:课堂呈现一种看似热闹,学生扎实学进去的知识却很少,学生课堂回答问题很积极,课后作业却不理想等。我也曾多次尝试走出这种误区,探求另一种教育理念,但受困于当时农村教育资源的匮乏、群体学习意识的淡漠等原因,这个问题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误入藕花深处”

2014年,我经考试得以进入一所城中名校。新学校节奏快、强度大、要求高,瞬间打懵了我。学校领导也似乎看出了我的窘迫,及时给我找了一个师父。师父40多岁,是这所学校的语文教研组长,要求非常严格,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我。在师父的倾心相授,以及新环境的浸染中,我渐渐地丢弃了往日“学生唯一主体论”这种错误的教育理论,渐渐地变得严厉起来,不再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要求学生听从我的一切安排,课堂上也不再给他们随意发言的特权。一段时间后,班级的成绩有了大幅提高,我的自信心在这个阶段也得到了提升,我认为我这次真的做到了“学生至上”。很显然这个时期的我武断地认为学生成绩是第一位的,那么提高了学生的成绩就是做到了“学生至上”。

就在我以为自己已经把握了正确的教育理论而感到窃喜时,现实给了我当头一棒,我的班级在初二下学期出现了成绩大面积滑坡的现象,不仅如此,整个班级的学风也很差,大部分学生呈现出一种“出工不出力”的状态,对我布置的任务也是阳奉阴违。面对如此境况,我是心急如焚,却也无能为力,因为我找不到症结所在,自然就无法做到对症下药。关键时刻还是师父帮助了我,师父深入到我的班级展开调查,并随堂听了我一段时间的课之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的问题是理念的错误,我自认为做到了“学生至上”,但现实却恰恰相反,我的种种做法都表明我践行的是“教师唯一主体论”,我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吹尽黄沙始到金”

一段时间的总结反思、认真学习、慢慢摸索之后,我才明白真正的“学生至上”应该是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当我的认识发生改变后,我又积极改变原来的课堂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保证老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两个群体的作用。改变后的课堂既不似以前的一味放手,也不是单向灌输,而是双向对话,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理念的转变换来的是学生的变化,不仅成绩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最重要的是我发现学生爱上了语文课,课堂上的笑脸也逐渐多了起来,直到此刻,我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学生至上”。

语文教学之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一名赶路人,我不能停止求索的步伐。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我们才能做到真正的“学生至上”,才能真正握牢教师的青春密码。

平而不凡:一颗真心献教育

□杨 阳

光阴荏苒,时间转瞬即逝。12年前,我怀揣着美丽的梦想,踏上这条充满希望的阳光之旅。其间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但更多的时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12年的用心耕耘,12年的默默守望,使我深深地喜爱着教师这一平凡而充实的职业。我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十二年的教学生涯中,始终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出最赤诚的热情。

立德树人担使命,用心教授育桃李

育人之本,立德铸魂。我时常听到这样的话:教师是教书匠,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混日子,风吹不着,雨淋不到。其实站在三尺讲台上,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份工作的艰辛,才能真正明白我们担子上的责任有多沉重,才能真正感悟到“教师”这两个字的深刻含义。教书育人担重责,立德树人真付出。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作为一名老师,我不仅要教会学生“谋事之才”,更要让学生懂得“立世之德”。教师不能只仅仅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言传身教教会他们做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有德远比有才更重要。

创新思维研教材,治学不辍促成长

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同时十分注重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更新,创新思维研究教材。在12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积极反思,总结教学的得与失,并不断向周边优秀的同仁学习,“见贤思齐”。

我满怀激情地上好每一节课,幽默诙谐的课堂语言,总能让学生和我一起快乐地学习。为了上好每节课,我总是深入钻研,潜心揣摩。我提前认真备课研究教材,精心准备;用心观察学生,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我启发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创新,力求使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注重学法指导,并及时、认真批改作业。课后,对于学习有疑难问题的学生,我循循善诱,耐心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不断研究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专注他们思维品质的提升,善于教授方法,用心培育桃李。治学不辍促成长,课后只要有机会,我一般都是在学习:听专家专题讲座,讲解剖析教材知识;听有关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吸收消化最新教学理念;认真做高考题,把握命题规律;写教学反思,总结记录教学上的灵感等等。

与有肝胆人共事,见贤思齐结硕果

作为班主任,我和其他各科教师精诚合作,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说空话,不夸夸其谈,脚踏实地用实际行动去体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作为一名班主任,平时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用自己的言和行去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良好的品德。我尊重每一位学生,喜欢和学生交朋友,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我都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学生中有谁生活遇到了困难,思想上有了波动,都愿意和我交流,我也总是尽力去帮助、开导。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定远县先进班集体”,我也多次获得“定远县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正是因为一颗真心献教育,治学不辍,脚踏实地,不断高要求自己,锤炼自己,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多年来的教育生涯,使我真切地感受到教师责任重大,关系到每一个家庭,我已深深地爱上了教师这个岗位。两袖清风,一杆笔,爱心洒杏坛,智慧育桃李。平而不凡,捧着一颗真心献教育,我愿为祖国的教育事业默默耕耘,用自己的青春去谱写辉煌的篇章。

作者简介

天长市第三中学语文教师。2023年安徽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安徽省第四届“教坛新星”。曾获初中语文优质课评选天长市一等奖、滁州市一等奖、安徽省三等奖;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天长市一等奖、滁州市一等奖、安徽省三等奖。

9月10日是我国第39个教师节,也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的第一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本刊选择刊发的这些优秀老师的个人成长感悟、教坛心声抒发,无论是平凡朴实,或是灵动有趣,不是为了自矜夸耀,而是要广播善美,缝补阴缺,并希望以点带面,展示皖东大地上广大教师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 ——编者

作者简介

定远中学数学教师。2023年安徽省第四届“教坛新星”、“滁州市学科带头人”。2017年安徽省高中数学优质课一等奖;2018年滁州市多媒体大赛一等奖。

□龙明明

历时一年,经过校级、市级和省级三重复杂严格的选拔,今年6月我有幸获得安徽省第四届“教坛新星”。面对这个含金量颇高的省级荣誉和领导同事的祝贺,我并没有预想的心潮澎湃,反而想赶紧回到平常的教学生活中。20多年一线的教学经历让我明白:教师这个职业需要的是静得下心来。

以沉静之心应对职业之要求

回想二十多年前,我初为人师首登讲台,学生们熠熠生辉的求知眼神,给我肯定和勇气,让年轻的我直面课堂,侃侃而谈……后来我一直问自己:在学生心中我是不是一个眼中有光的老师呢?为了不辜负学生们的眼神,也为了做一位“眼中有光”的好老师,我在课下一遍又一遍地思考和修改教学设计,一题又一题做着示范评讲的重点题型,一次又一次地参加各类教学竞赛,一届又一届地甘为教学的孺子牛……一晃20多年过去,青涩的年轻教师已经人到中年,多年来“用心”地不辜负学生,这份努力也积淀了岁月的馈赠:滁州市骨干教师、最美教师、“亭城最美思政教师”等荣誉饱含着学生家长的肯定和领导同事的支持!

但面对荣誉切不可心浮气躁,面对教师职业,我们更要以安静、沉稳、思考之心来拓展教师职业的深度和广度。小到一节课的课堂效果,大到课程内容如何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细微到孩子对今天教学内容是否理解,深刻到未来教育的发展导向在哪里?教育是师生的一种相遇,也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向奔赴。老师心浮气躁,静不下心来面对教育教学,怎么能将学科的奥妙,精准全面地教授予学生?怎么能让学科的核心素养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开花?

以恒久之心促进个人之成长

求学阶段的一位导师曾对我说:如果每天坚持做一件事,天长日久可有大收获。多年后,我可以自豪地告诉这位导师:您教诲的恒久之心,我一直在坚持!

2010年,我参加了思政学科优质课比赛,从市选、省赛、最后闯入全国赛,其间我上了几十次参赛课目的公开课。在痛苦地经历了反复磨砺之后,才意外发现自己的专业水平已让人刮目相看!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网课应运而生,我接到了省教科院的任务:录制一节全省播出的网课。一个月时间内这节课前后一共修改了15稿,循环往复的修改模式一直延续到滁州电视台的最后录制。全省播出后的良好反响是对恒久坚持的最好奖励!

今年3月,安徽省第四届“教坛新星”评选在淮北举行,赛中我曾向学校汇报:准备了半年,我几乎背遍了课标和能想到的东西,争分夺秒、夜以继日成了常态,但我会在挑战身体和智能极限的范围内赛出自己的最好水平。

以应变之心看待教育之发展

如果说教科研活动是锻炼专业水平的捷径,那么自主学习更是基本功提升的法宝。我痴迷于学科期刊书籍的研读和笔记,发现这个过程中也有憧憬的美景、走得到的景点。去年10月,我和本校两位青年教师合作了一节跨学科课程《亭城文化古韵新风》,从思政、历史和语文三个学科的视角来演绎滁州亭城文化的古今发展。这是我们滁州市内关于跨学科课程的首次尝试,此课的灵感也得益于平时的阅读积累。

筹备这节课让我真实地感受到:当今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无独有偶,2022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观念的改变,也可能是智能时代教育的重大转向,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教育的未来、教师的未来。

变化的世界和科技的进步赋予了我们老师机遇,即教师能力的重塑。当代著名教育学者李政涛说:虽然大家认定教师职业本身不会被ChatGPT取代,但并不表明所有教师都会安然无恙。

时代之变、科技之变、教育之变,要求我们要以应变之心对待教育之发展。身为老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更应该带给学生机器没有办法给予的能力和技能,这也应该成为教师自我成长的研究方向。积极学习积累,方能在未来世界站稳脚跟,力争上游。

荀子说:道阻且长,行将终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写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与各位老师共勉!

作者简介

滁州市实验中学初中部思政课教师。2023年安徽省第四届“教坛新星”,滁州市第六届中青年骨干教师,滁州市第一届最美教师。曾获思政学科优质课大赛全国一等奖,2010年和2022年安徽省思想政治优质课大赛全省一等奖。

2023-09-08 教坛心语 用“心”之路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99711.html 1 3 躬耕教坛不辍 致敬师者匠心 /enpproperty-->